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构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化肥施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促进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 文章基于2015年对黑龙江、河南、四川及浙江4省1 040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关系和路径,并尝试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结果 (1)农地经营权稳定性总体上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从不同维度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影响来看,农地流转期限越长和在流转时签订合同均有助于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2)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地经营权在时间持续和权力保障维度的稳定均会通过扩大土地转入规模从而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结论 长期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和权责明确的流转契约是农户减施化肥的重要因素。政府要积极引导土地较长期限流转,保障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及培育农户契约意识;政府要积极推进闲散农地流转并因地制宜给予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2.
化肥减量化施用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20年江西省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和未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在化肥投入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参与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化肥施用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地块规模和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促进化肥的减量施用。另外,通过将水稻茬期细分后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促进早稻和晚稻的化肥减量化施用,而对于中稻却产生相反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最后,根据农户对农业要素的依赖性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为劳动密集型社会化服务和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后发现,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化肥减量的主要外生动力,并且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此,通过有效识别农户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为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化肥减量化路径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2015年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来,中国化肥施用总量已实现五连降,化肥减量增效成果显著,面对区域间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功能的显著差异,探究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更好地制定区域性的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区域协调和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空间关系模型、重心模型、熵权法等模型方法,探索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的重心迁移规律、空间关系、区域差异性特征。[结果](1)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生产总量和施用总量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2)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后持续减弱的趋势,“高—高”聚集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低—低”聚集则出现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省域间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愈渐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总体呈现“东>中>西”“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的形势。[结论]我国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显著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现象,省域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减量增效行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部分地区化肥施用强度的差距,未来化肥管制政策的制定应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并探讨其时间变化趋势。[方法]运用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计算小麦、水稻主产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并运用空间Moran′s I指数和3种收敛模型对其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研究。[结果](1)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为0.529和0.695,且都明显低于其生产的技术效率(小麦和水稻分别为0.804和0.950)。(2)空间效应方面,小麦和水稻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都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小麦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要高于水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逐渐增强,小麦则较为稳定。(3)时间效应方面,小麦、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满足绝对β收敛,即省际间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呈现出了不断趋同的现象。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小麦、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也满足条件β收敛,即各省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会向该省所在区域的稳态水平趋同。[结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严重低下,但是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现出了不断趋同的现象。为此,中央政府应在制度、政策上引导化肥合理施用提高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区域间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作物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一直是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04-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苹果主产区农药施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劳动力成本与中国苹果主产区亩均农药施用成本呈倒"U"型关系,且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施药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果农出于保证收益和降低风险的考虑会增加施药强度,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会使得劳动力要素投入减少,传统的基于精耕细作和打"放心药"的过量施药行为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生产者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倾向于按需施药和科学合理施药,减少了施药次数,有利于降低苹果果品的总体施药强度。(2)劳动成本上升与实现农药减施的政策目标具有较大协同性,这对进一步实施农药减施增效政策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金融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带来新机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用水强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降低用水强度,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产业结构升级的单一门槛效应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促进节水社会建设;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掘节水潜力;持续提高技术创新,加快提升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进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的脱钩,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同步提升。[方法]文章采用脱钩模型分析2003—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与化肥施用的脱钩状况,构建两者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水稻产量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强度和效率4种效应,揭示它们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关系的影响。[结果](1) 2010年之前我国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总量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之后则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分肥料种类看,就氮肥和磷肥而言,2010年之前其与水稻生产的脱钩关系和化肥施用总量与水稻生产的脱钩关系差别不大,但之后水稻生产与氮肥以强脱钩关系为主,与磷肥以扩张负脱钩关系为主;对钾肥而言,在整个2003—2018年其与水稻生产都以扩张负脱钩关系为主。(2)全国和省域层面分析均表明,扩大规模效应,提高结构效应能够显著推进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但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寄希望于持续扩大规模效应和提高结构效应来实现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的目标难以实现。(3)强度效应是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因素,但化肥投入的长期增长已严重威胁稻田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使其水稻边际产出水平明显下降,导致效...  相似文献   

8.
9.
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本文分析了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对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及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1978-2006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20,贡献率达56.81%,是所有投入要素中贡献最大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经济》2008,(12):37-37
一、化肥 包装鉴别法 1、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标志,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化肥。2、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保险定价基本原理和保障水平驱动机制,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影响机理。同时,本文利用2008—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影响。面板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在保障广度和保障深度两方面影响农户经营性净收入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并且在农业灾害发生前,财政保费补贴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增强保障广度和深度对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的驱动力;在农业灾害发生后,保障赔付效益对保障水平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抑制作用。最后,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考察不同保险保障水平影响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家庭的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衡量休闲消费水平,并基于CFPS数据,从收入效应和文化效应剖析农民工家庭的休闲消费。研究结果显示,与家庭成员无农民工的农村家庭相比,农民工家庭的休闲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对农民工的休闲消费而言,收入效应和文化效应都是存在的,家庭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主要基于收入的直接效应,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途径;就改变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倾向而言,文化效应机制更加重要。本文指出,应当从提高农民工劳动收入和深化城市文化对农民工影响两方面着手,使农民工感受新型城镇化的成效,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蕾  向慧伶  马海良  杜栋 《水利经济》2023,41(3):113-122
基于社会规范视角,从描述性规范、命令性规范、个人规范3个维度构建社会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实际调查得到的1 076组农户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入包括亲友信任、村民信任以及一般信任在内的人际信任为中介变量,探究社会规范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供给行为的传导路径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规范中,描述性规范和个人规范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命令性规范则具有反向作用,社会规范、人际信任均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供给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社会规范对农户参与供给行为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人际信任则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究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及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为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珠三角6个核心地市的典型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假说。研究结果:(1)家庭化迁移显著提升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2)城市融入4个维度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排序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居住融入,其中,居住融入最弱并呈现“遮掩效应”;(3)不同代际迁移阶段以及宅基地退出模式中,4个维度中介效应呈现次序分异。研究结论:从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健全城市融入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入手,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与宅基地退出政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于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农业生产绩效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农地经营权的时间持续性对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作用路径主要是农业生产投资、抵押信贷金额和农地转入规模等;农地经营权的权利保障性对农业生产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提高了转入农户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同时,也有利于获得规模效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必须充分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建立农地经营权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农地经营权权利保障,规范农地流转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文章基于1 135个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以及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8年20个玉米主产省份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最后探索并分析农地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化肥使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 (1)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规模每扩大1%,化肥施用强度随之降低0.1%~0.2%,且农地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较低的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2)农地规模对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规模每扩大1%,化肥利用效率随之提高0.2%~0.3%,且农地规模对化肥利用效率较低的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 鼓励适度扩大农地规模,有助于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联耕联种,可以有效解决地块狭小、土地分散等问题,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7.
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对武汉市农民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并运用Log istic模型对农户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化肥、农药、激素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为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农民在生产中往往将化肥、农药、激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混合施用。科学合理的混配.能起到提高工效、肥效与药效的目的;盲目地混合,则会失效。甚至造成危害。本文就化肥、农药、激素混用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混用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