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金华  吴茜  秦陈荣 《人口与发展》2020,26(2):79-87,48
根据亲子沟通频率(高-低)、亲子亲密度(强-弱)将亲子亲合分为积极型亲子亲合、消极型亲子亲合、默契型亲子亲合、放任型亲子亲合四种类型。通过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7年在四川省金堂县联合开展的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探讨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调查发现,四川省金堂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高的孤独感问题,基于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亲子亲合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差异,积极型亲子亲合有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默契型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缓解作用不显著,放任型亲子亲合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养老生活质量是积极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独居老年人养老是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CLHLS数据,运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交往与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剖析独居老年人社会交往的网络结构、类型与特点以及城乡、性别等差异。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好,交往格局以传统亲缘为核心,依次向友缘等圈层扩展;邻居、朋友等关系网络成为重要支持力量,也成为链接和贯通传统家庭血亲资源与社会资本的中介。独居老年人可以依赖友缘社会网络实现“抱团养老”;应在夯实传统社会网络基础性功能的同时,拓展各类网络资源,动态优化网络间的互动机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隔离和孤独感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公共健康问题,其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调查数据(CLASS),采用多元回归和中介路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社会隔离、孤独感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内在作用机制。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社会隔离、孤独感与老年人精神健康显著相关。遭遇家庭隔离的老年人抑郁度更高,生活满意度更低;遭遇朋友隔离的老年人抑郁度更高,但朋友隔离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在统计上不相关;孤独的老年人抑郁度更高,生活满意度更低。中介路径分析发现,孤独感在社会隔离与抑郁之间发生了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和抑郁在社会隔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生了多步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社会隔离、孤独感均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独立相关,且孤独感是社会隔离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启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良好的社会关系状态;家庭成员应增强与老年人互动,帮助老年人维护良好社会联系状态,预防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及其引起的精神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验消费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并逐渐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体验消费的结果变量,而缺乏对其前因变量如心理因素的探索,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样本1014份,并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拔靴法等实证分析孤独感与体验消费意愿之间关系,探讨社交需求和自我建构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对个体体验消费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个体感受到的孤独感越强,其为摆脱孤独感及相关负面情绪影响而进行体验消费的意愿越强;社交需求在孤独感对个体体验消费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即孤独感会激发个体产生社交需求,进而提高个体进行体验消费的意愿;自我建构调节了社交需求的中介作用,且相比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孤独感对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社交需求的影响更大,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进行体验消费的意愿更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体验消费产业发展,对企业而言,应积极关注孤独感等消费者内在心理因素,根据消费者心理与个人特质制定相关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缓解消费者孤独感;对商家而言,应积极向目标消费者传递体验产品社交价值,激发消费者依存型自我建构,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对政府而言,应关注居民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居民进行体验消费,加强社会成员心理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农村老年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从我国农村老年人存在孤独感强、对前景不抱希望、老年抑郁和心理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出发,研究其与家庭收入、子女的精神慰藉、传统养老模式以及社会关注度的关系,探索提出解决我国农村老年心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性理论解释了老年人居住安排选择的逻辑,即病理性老化人群虽然囿于个体禀赋限制缺乏外在连续性,但是居住安排选择仍然遵循内在连续性规律。这种规律在当前老年群体集中体现为家庭主义观念的延续,具体表现为个体禀赋和居住安排选择间的机制遵循代际支持减轻子女负担的原则。实证上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分析身体健康状况、照料代际支持对居住安排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结论支持老年人依据个体禀赋进行理性选择的观点。老年人自理能力对选择子女家和养老机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减少内生性以后,结论依然稳健。并且这种影响呈现显著异质性,自理能力较差的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子女家和养老机构。第二,结论初步验证老年人居住安排选择遵循通过代际支持减轻子女负担的原则。子女代际支持过强是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因素,而老人代际支持过强是自理能力较好的老年人选择子女家的重要因素。综合上述结论,认为政府应将家庭作为养老政策单元,弘扬代际支持为核心的家庭主义观,这有利于社会养老非刚性需求群体重新回归家庭,有效缓解社会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7.
张强  王晓庆  王蒲生 《中国物价》2022,(12):125-128
本文基于广州市的调研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通过评估轮候制度满意度量表设计测量满意度,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广州市先行先试的公办养老机构评估轮候制度满意度综合得分为19.46,中位数为20.00,影响因素中申请轮候通道、子女数量、社会活动都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文化程度、就业时主要职业类型、了解渠道起到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总体上老年人对评估轮候制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各地推广该制度还需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领域的责任边界;优先重点突出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继续重视家庭子女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协同作用;避免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积极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养老服务相关公共政策的宣传贯彻需要追寻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适配;在服务供给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迈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省窝巢和独居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辽宁省窝巢和独居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在供给主体相对单一、缺少心理慰藉、机构服务短缺和养老金不足四个方面还存不足,提出了从多元主体参与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提供大量的精神精神慰藉服务、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和多渠道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随之突出,在其中比较明显现实的矛盾就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农村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子女不在身边独居老人的养老和农村经济压力大,也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农村经济和社会体制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国情和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因为工作亦或是因为是独生子女,造就了老人的养老问题日趋严重,很多老人还要照看自己在外务工的子女的孩子;还有就是有一部分老人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子女经济方面赡养少或是不孝顺;当然农村老人的赡养体制还不够健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应用为背景,旨在对其持续使用的后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持续使用SNS与孤独感、网络依赖和低社交效能等负面情感影响之间可能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针对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277份问卷数据,采用SmartPl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续使用SNS会导致网络依赖,而网络依赖又会进一步导致孤独感和低社交效能。本文全面深刻地剖析了SNS用户持续使用的行为规律以及造成的负面情感影响,最后为SNS持续吸引用户和长远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晚年身体的健康问题,社会尤为重视。保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身心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患病概率也随之上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家和社会的养老压力,也有利于实现老年人享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文章通过相关研究,对现阶段老年人医护问题进行梳理,旨在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赡养和权益保障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部分子女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往往选择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但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子女在签订合同时通常约定了"限制老人外出"的条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人身自由,激化了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老年人的子女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CLASS调查数据,从家庭结构、家庭消费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三个家庭因素出发,探讨了影响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对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作用非常微弱;家庭消费水平并不能显著促进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获得子女经济支持显著降低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率,给予子女代际经济支持显著提高城市老年人经济活动的参与率.说明家庭是城市老年人福利的载体,建议出台家庭友好型福利政策,通过增进老年人家庭子女的就业、经济收入等福利来增进老年人个体的福利水平,让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失独家庭更是如此。基于四川省H县8个镇的全样本302户问卷调查,对农村独居和非独居失独家庭4类16项养老需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独居失独家庭在物质经济、医疗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三个方面的养老需要均显著高于非独居失独家庭;在养老需求的16个项目上,除了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健康咨询、老年活动棋牌室的需要没有显著差异之外,两组失独家庭在其他项目上的需要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说,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对两组失独家庭的养老需要都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特征对两组家庭各类养老需要影响的显著性有所差异。根据上述结论,针对两种居住方式的农村失独家庭在养老保障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社会和家庭之间多元合作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0):58-60
生病,住院,意外伤害及其引起的医疗费用,都是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的压力来源。是否能通过商业保险和社会补充养老计划转嫁这些风险?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问卷获取了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风险感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将消费者感知网络购物的风险划分为心理风险、绩效风险、社会风险、时间风险和经济风险等5个维度.基于上述5个维度的因子得分差异,运用聚类分析,将消费者划分成5个不同的风险感知类型-时尚型、自我型、从众型、忙碌型和守财型.根据消费者风险感知类型分布的不同,讨论了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以及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青年人在外打拼,就导致"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老人长期处于独居状态便会出现认知障碍,虽然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关爱程度,对认知障碍症老年人所在环境中的设施作出了改善,使生活环境更适合老年人生存。本文将对城市地区认知障碍症老人照料设施的设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再界定农村留守老人概念,利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非留守、准留守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探析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子女的供养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是农村留守、准留守与非留守老人共同存在的问题,留守和准留守老人更有可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来自子女的非正式支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家庭代际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家庭代际支持的三个维度: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支持与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显著相关,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上给予子女较多支持以及这两方面获得子女较少支持、在情感支持上获得子女较少支持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异地养老.家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的关系还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未来发展异地养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空巢老人的涵义及成因有学者指出:"在我国,空巢老人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同住或者没有子女,现与配偶、保姆或租客等同住,或者因丧偶、离异、未婚独居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②"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此阶段开始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庭,结束于配偶离世。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的发展,国际移民、国内移民都在增加。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