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变时期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断确立与完善 ,未来的农业必然是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集约经营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这种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所承受的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将会更大。同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迫切需要有效的风险转移方法为其提供持续的保障。因此 ,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各国农业保险模式   1 .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尽管参差不齐 ,但是 ,他们的农业保险体系却有共同之处。首先农业保险的对象不止是种养两业 ,而是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皮曙初,何建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得到了恢发展模式复与发展。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现行体制政策的不完善,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本文拟从农业保险现状、农业保险以及农业保险基金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合作社的优越性及在我国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非营利性的互助合作保险形式,农业保险合作社能够降低经营管理成本,规避道德风险,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局面.本文分析了保险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优越性,并提出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建立多层级农业保险合作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一直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和富农政策。本文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中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的行为,及农业保险高风险、高赔付和零利润等特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化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我国应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发挥政府的调动作用,增加农民的保险意识,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大国需要农业保险,发展农业保险需要有合适的组织形式。国有保险、保险集团、保险合作社和私人保险公司等组织形式在国外都有成功的实践,我国也对保险企业专业化经营、联合共保和互助合作等组织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支持下的多种商业性保险公司是近期迅速启动我国农业保险的最好选择,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则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取向,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发展农业保险的经营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打造农业保险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业长效、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农业保险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也是结合国内农业发展实际而推行的重要战略。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巨灾保险机制;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增加可保风险的种类,推进农业保险再保险降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扩大有效需求,适当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业保险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行模式。其推广过程。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立法、推广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对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要构筑我国的保险发展模式,当务之急是通过立法确定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性质,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农业保险由政策保险向商业化、市场化运行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董雅帆 《山西农经》2023,(12):187-18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国家粮食支持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剖析了保险业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存问题,切实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策略,如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这些都对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解决农业高风险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有专门农业保险公司承办及相关政策的助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保险的发展经历,证明了农业保险对垦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农业保险考察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农业保险考察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朱崇明1993年10至11月,笔者随团赴加拿大进行农业保险学习考察.现谈谈学习考察情况及对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建议.一、加拿大农业保险发展概况(一)加拿大实行农业保险的起因一是由加拿大农业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险行业面对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由于高风险和高赔付率,自身缺乏保障等诸多原因而日益萎缩,处境尴尬。因此,急需对这种现状做出变革,以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严国柱,朱火金在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和农业的保险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灾害补偿制度,是稳定农村,发展农业,有利于防灾减灾抗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点见解:一、农村保险是一个有待...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的福利化是农业保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主要标志。上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逐渐从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一部分演变为同福利制度挂钩,从而使农业保险实现了以公平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福利化转型。2006年,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始进行农业保险福利化转型试点。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农业保险福利化转型发展应遵循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付娟  李岩 《农业经济》2005,(4):57-57
随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自从1982年恢复业务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进行商业化经营,由于国家政策目标和保险公司经营性质的冲突以及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的特点,我国的农险业务日渐萎缩。当前,对于农业保险的纯商业化经营的否定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的农业保险自1980年代得以恢复以来,其发展轨迹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84—1992年的由低速增长到高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从1993年至今的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滑坡过程,农业保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了20多年的试办,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可以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补偿,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农业保险在1993年出现滑坡后,目前呈全面萎缩的局面.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需要政策扶持已经成为共识,一般认为农业的高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本文没有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而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应当使商业保险公司成为农业保险市场中的主角。本文引用大量事实印证这一观点,同时运用数理方法证明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集合来承担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编织农业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有效长期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农业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分散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中的各类风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黑龙江省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保险网络,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网”的目标,但由于农业本身高风险和目前政策性支持有限,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力求通过网络的构建,使农业保险成为真正的安全网,为农民增收作保障,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市场的缺失和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农业相对其他产业属弱质行业,存在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特征,又由于我国当前在农业保险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农业小企业,其融资难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