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齐二药事件”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齐二药假药事件入手,提出企业经营中责任的重要性。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传统经济理论即“股东中心主义”(Central Shareholder,CS)受到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理论(CSR)取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借鉴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先进经验,分析中国企业自觉承担其社会责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即要实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2.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社会所承担的法律职责和应尽的道德义务。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作为“经济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和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社会人”,企业必须同时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经济组织,就应该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1、提供丰富…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是以企业为主体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总和。当代社会责任实践正在经历着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的重要转变,这就是由德鲁克第一次提出并阐释的企业社会创新。企业社会创新将社会问题、社会需求纳入企业经营的战略框架,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与创造社会需求来引领企业创新,从而使企业履行社会中责任成为创造企业与社会共享价值的过程,为企业可持续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简述企业视角下社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意义,以案例的形式举例说明企业应该如何在社会环境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给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潮流已不可逆转。企业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早超越了一种简单的身份变更模式,而是一种从理念至行为、彻头彻尾的蜕变。企业以责任财富观来力促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通过自觉地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一些企业往往会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用自身的永续发展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和谐。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福利经济学、社会责任会计学、企业所得税法和博弈论四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规划,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具有负外部性,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审计是基于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相融合的创新审计领域,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推动环境审计的发展与完善,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文章构建以环境社会责任风险为导向、环境审计为中心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审计框架,包括环境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主体、目标、内容、方法、标准和报告等,旨在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解除环境受托责任,从而降低企业环境责任风险,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集中的争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目前较为一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9.
《财务与会计》2006,(8):45-49
“企业社会责任”是西方人创造的概念,英文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20世纪70~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得到西方学术界、实务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该项运动从根本上调整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迄今,两者都在受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也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有些企业也自觉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但在我国会计和财务领域,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过去50年,中国企业创造了中国经济今日之辉煌,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手段.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并且提出了通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经济绩效的对策,目的旨在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企业正在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洗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近几十年来,诸如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劳工歧视等问题频频在我国发生,并且与企业直接关联。从一方面来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实现企业短期经济效益是一种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缺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企业、政府和社会都应当积极关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我国企业承担可持续发展责任需要企业和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在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影响机理、程度和计量方式等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上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构建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规范性分析框架模型,可以揭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价值影响的方向、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等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内生决定关系提供了全新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表明,企业不仅是经济主体,而且是社会的一部分,处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之中。企业要自觉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对社区和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目标也在随之变化,我们在关注企业利润、股东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关注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作为反映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为主的会计及其信息有必要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同时,恰当地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强化企业对社会的经济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以法律形式规范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社区建设,使之有效地承担起一系列社会责任与义务,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最主要的是培育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的自律精神,形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目标也在随之变化,我们在关注企业利润、股东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关注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作为反映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为主的会计及其信息有必要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同时,恰当地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的确,目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不容乐观。难道不是吗?那些“苏丹红”、“冠生园月饼”、“大头娃娃奶粉”,多处发生的矿难、劣质工程等,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真实记录。事实在警示我们: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容回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势在必然 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在社会层面。在企业层面也同样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其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东西。虽然早在1908年。美国钢铁的总裁泊金斯就说过“企业越大,就应该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但综观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真正启动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现在越来越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企业该不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回顾了国外有关争论后,从公司的起源角度分析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尤其是中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