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论综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重  白雪 《经济研究导刊》2006,130(6):156-158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自由贸易进一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又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产业内贸易的动态衡量以及其与贸易自由化所伴随的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同一部门内部自由流动,因而会引致较低的调整成本,即所谓的“平滑调整假说”。然而,随着垂直专业化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家贸易的主要形式,该假说的正确性也不断地遭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袭现形式是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髟响,以及我国目前垂直专业化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伟  马征 《技术经济》2006,25(8):110-114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论题之一是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基于垂直分工贸易的关注,本文在较为系统梳理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就业调整成本影响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A、B和S三个测算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据此分别运用A、B和S等多个指标测度15个中美制造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不同产业边际产业内贸易及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提出减少调整成本的对策。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美贸易是成立的,中美制造业调整成本总体较高。产品的差异、规模经济、高附加值成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减少贸易调整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际垂直专业化与贸易理论的相关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评论》2007,144(2):135-139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短短十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重也出现大幅度上升,并对中国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Kai—Mu Yi的两国动态李嘉图垂直专业化模型所建立的垂直专业化与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基础,运用相对劳动成本,相对资本成本,关税和相对TFP四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计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贸易对绿色技术的传递作用,基于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机制,选取2000—2019年中欧15个细分制造业数据,使用OECD环境技术专利数据库计算欧盟和中国绿色技术知识存量,从产品内贸易视角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品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且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调节,绿色技术的行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第二,相较于进口,产品内出口通过产业规模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非物化型前沿环保技术更容易通过产品内出口向中国转移;第三,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内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因此,中国应加强与环保技术领先国的产品内贸易,通过模仿学习不断吸收物化于产品中的环保工艺,从而推动本国绿色技术迭代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对贸易垂直专业化与国际分工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问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贸易垂直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理论模型拓展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问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首先,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基于HS分类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而且在此类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类别商品的贸易几乎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别的商品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其次,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行业.由于美国在该行业的公司内贸易比率很高,而且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因此,美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1和2006年我国入世前后为基点,从进口面、出口面与产业关联面三个层面就贸易自由化关税政策对我国整体及各产业部门贸易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主要从出口面和进口面对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产生正面效果;我国垂直分工显著的部门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的产业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也相对较快;大多数加工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低于整个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但增长速度则快于整个制造业。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关税减让政策,促进垂直化专业分工由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和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判断,发现中关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上,其中,化学制品的贸易几乎全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状况,从需求角度看,是因为中关之间存在看对质重差异或技术差异的同类产品的相互需求;从生产角度来看,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中美工业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关.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中国的专业化水平,增加贸易额和溢出技术,但因为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属于垂直型,所以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1996—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及决定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又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产业内贸易贡献不大;加入WTO前后两个阶段产业内贸易及其结构变动呈相反的趋势;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变化是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成本优势且主要集中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加入WTO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类型、利益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产业内贸易测度、分类及其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从产业内贸易总水平、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等角度实证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而水平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起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