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1月20日,甘肃省消费者协会成立。省消协成立之初,正值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不久,党中央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省消协适时地把工作重点放到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理和整顿上来,并围绕这一重点履行消协职能。时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飞青同志强调指出:“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一定要在十三大路线的指引下,迎头赶上,在深化改革中求实创新,开拓前进,急起直追把工作做好。”1998年,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李子奇同志在担任甘肃省消费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时讲到:“省消费者协会积极参与行政监督部门对市场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开展了打假治劣,开展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开展了咨询服务,开展了消费调查和消费教育,受理调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消费者协会的确是一个无偿为人民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屈虹 《北方经济》2013,(7):57-59
一、法律多元理论 法律多元是指一国之内不同种类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共存现象.有学者指出,法律多元意味着法律应该有多种中心、多个层次,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着两个以上可供人们适用的法律规范,而不能仅仅只有一个法律规范.法律多元起源于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交叉学科对法律的功能主义界定,并将其广泛运用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无讼"法律思想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法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有实现天下无讼、和谐盛世的社会理想,"无讼"的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以贯之的司法理念.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无讼"思想的深刻历史渊源,挖掘我国民族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4.
行规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自治性规范,其效力边界仅在其“内部”,且无法定强制力。行规的存在不仅是商业实践的需要,也为法律所认可,但行规应当是基于法治的自治。立足于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给行业自治留出必要的空间,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途径引导监督行规行约趋向正当、合理,消除垄断及不善良惯例,并在商事立法时注意吸收行规行约中的合理因素,实现两者的对接和融合,以化解行规与法律的冲突,建构两者间的互动与协作机制,实现国家公权力与社会公权力对现代商业活动的合力规范,是我们应该努力践行的。  相似文献   

5.
1994年是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开展保护消费者活动十周年。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走访了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沈阳市消费者协会,了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有关反映。“消协”是消费者投诉的中心,是了解有问题商品和服务的窗口,然而在这里,我们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两家“消协”不约而同地向我们介绍了一家产品质量好、消费者满意的单位——沈阳双喜压力锅制造公司。故此,我们采访了沈阳双喜压力锅制造公司总经理何义成同志及该公司售后服务中心的姜天  相似文献   

6.
乔蛟 《产权导刊》2005,(8):12-14
物权法是民法典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随着这部法律草案全文7月10日向社会公布,"物权"和"物权法",这些过去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陌生"词汇,必将逐渐为社会熟知.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律制度的最终确立,必将调动起亿万民众创造财富、爱护财富、积累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大量事实证明,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农民的利益很多人为"五常大米"卖高价而农民难受益的现象鸣不平,声讨"黑心"商家者有之,指责监管不作为者有之。巧合的是,前一段时间,"菜贱伤农"也引起许多网友关注,他们为农民解决"卖菜难"、"卖水果难""卖土豆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来青 《发展》2005,(1):12-13
长期以来,人们对"政策违法"讳莫如深,似乎一提及它,就有"对政策执行不坚定",甚至"政治不坚定"之嫌.实际工作部门对"政策违法"问题视而不见,鲜有吭声者;理论界不敢鲜明地开展批评,最强烈的表达也不过是"要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政策与法律不能相冲突".  相似文献   

9.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空城计"的意思是,在己方无力守城时,"虚者虚之",故意向敌方暴露城内空虚,使敌方"疑中生疑",担心中其埋伏而撤围.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法学的教程上都会把消费者保护法界定在经济法的框架之下,并且以"消费者"弱势理论架构其理论框架.以某《经济法学》教程为例,在论述消费者保护法的定义和性质的时候,称"现代消费者保护立法是在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弱者地位的基础上对消费者利益的特殊保护".该书认为消费者保护法具有经济法的性质,因为该法"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消费者弱者地位的基础上给予消费者以特殊的法律保护".而在该章节后段对具体权利义务的论述中,均是以弱势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比如在论述消费者知悉权的时候,谈道"凡与消费者正确的判断、选择、使用商品或服务等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消费都有权了解".这一论证中明显有偏袒消费者之嫌,怎么界定正确与否,如果商家故意隐瞒成本或者虚报成本而致使消费者不能压价,消费者就可能判断失误,那是否商家己然侵权了?可事实上,市场中几乎所有的商家都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他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次讨论了理性与思维关系,尤其是发现和证明了"思维"不能代表"理性"以及"人与机器都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反应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这一重要结论.同时本文论述了"宇宙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是可知的",并由此得出了重要结论正是因为世界有一部分是可知的,我们的一切探索和实验才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博热点     
《中国经济周刊》2014,(11):12-13
正围观#"流量清零"是典型霸王条款?#近日,手机"流量清零"成为消费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先有运营商高管提出的"国际惯例"说,后有消费者诉诸法律却败诉。针对这一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指出,"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佳木斯市消协成立至今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在十几年中.全市各级消协组织的同志们在宣传贯彻《消法》,参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受理消费者投诉.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等各项工作中.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的消保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行向前发展着。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当地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消保工作的路子,那就是把实施会员制工程的两站一点(会员指导站、工作站和承诺点)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在宣传贯彻《消法》.  相似文献   

14.
王弼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贵无论","以无为用"和"无"为本,"有"为末;"有"从属于"无".这种思想之产生,与东汉以来直到魏晋时代的政治结构、社会组织、思想大潮的巨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互动.思想家,哲学思想和社会时代背景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一个硕果,它是迄今人类为驯服政治国家权力所找到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正是借助于民主和法治,人类政治文明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现代社会来说,"良法之治"正是法治价值理念与设计展现的统一。按照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阐述,所谓"良法之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前者是讲无论任何形态的社会大众,都必须尊重和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一体服从法律的统治;后者是讲统治之法并非当权者的一己意志和恣意任性,而必须是合乎社会运动规律、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立法内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接入网"的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电信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所采用的技术和提供的业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用户环路和无源光网络等新技术的引入,既增加了用户环路的功能和能力,也使之变得更加复杂,于是,"接入网"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汪红 《东北之窗》2008,(16):22-25
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8月1日起开始实施。然而,这部历经14年利益博弈后久拖不决才磨成一剑的《反垄断法》,却在没有任何配套操作规则的前提下就仓促上路,又实在让人难以看清它是"利剑"还是"钝刀",尤其是从这部法律在有形无形之中所留下的几道后门来看,"利剑?钝刀?"的两种作用,更显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不能只唱"独角戏",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即把情绪"煽"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煽"出来,这样才不致于使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不能只唱"独角戏",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即把情绪"煽"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煽"出来,这样才不致于使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