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风险可分为显性财政风险和隐性财政风险.显性财政风险主要指债务风险,隐性风险主要指金融风险、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对财政造成的风险、各类的"准国债"的规模失控造成的风险、县和乡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及大量欠发工资造成的潜在财政风险.为此,应发展经济,振兴财政;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益;统一政府财政权;积极稳妥地推行债传股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2.
贺芹  王旭  邓平  向森林 《金融会计》2005,(11):62-63,56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省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在理顺财权与事权关系,调动县级财政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财政体制创新给滞后的国库制度体系带来强烈冲击,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制度,各级政府以及每级政府之间具有内在结构的差异性和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各级政府可能作出偏离社会整体目标的行为,这就需要在政府之间建立一种使得各级政府均有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动力的财政制度。具体而言,要求做到事权与职能相匹配,财权与效率相协调,财力与事权相统一,从而实现财政关系的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对于县、乡财政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切实将各项财政支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笔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榕江县自1998年实行县、乡两级财政“分灶吃饭,自求平衡”财政体制重心下移(试行)以来,一方面县级财政财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县级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财政干乡镇后,使乡镇党委政府真正体会到当家理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了乡镇党委、政府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乡财县管改革中财政监管的缺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乡镇级财政是处于五级财政体系中的最底层,也是最薄弱的一级财政。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收入规模大幅下降,支出范围明显缩小,不少乡镇均存在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为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2006年7月.财政部在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财预[2006]402号),要求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对于规范乡镇的收支行为、保障工资正常发放和乡镇的正常运转、遏制新增债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各地改革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对乡镇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与地方财政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县、乡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应当认真解决。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当今世界分税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财政平衡手段,也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地方国库为视角,对2003—2011年许昌辖区五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探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县乡财政是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财力支撑。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乡镇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财政管理逐步规范,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县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体制不够完善、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等原因,乡镇财政仍然十分困难。已成为乡村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如何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县财政管理体制。集中财力支持乡村上项目抓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全国县乡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地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70%,但县乡财力却仅占全国地方财力的40%。有专家曾对中西部一些县乡做过调查,目前县级财政还可勉强度日,但乡镇财政已难以为继。乡财政已不是传统意义上财政收入保工资“吃饭”型财政,已经恶化为“讨饭”型财政。  相似文献   

11.
赵雷 《中国外资》2011,(15):150-151
税费改革提出后,各镇街乡都全力配合政府推行税费改革制度,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一步步执行,它给镇街乡财政运行带来的各种问题愈来愈暴露出来。本文从财政运行方面认真分析了税费改革给镇街乡带来的困境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2006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乡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很多地方积极推进财政改革。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从县乡财政困难看财政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县乡财政困难不仅是县乡的财政收不抵支,它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农村综合改革、乡财县管、省直管县等问题;进一步从体制的角度看,它又与农村主  相似文献   

14.
我省县级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县(市、区)已占到县级总数的69%。大部分县改革比较规范,运行状况良好,改革成果明显。也有一部分县(市、区)改革的覆盖面小,操作不甚规范,存在一些问题。按照财政部提出在2008年改革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深化、规范县级财政国库制度改革问题,提些建议。一、河南省县级推进财政集中支出改革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共设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其中县乡财政直接关系着基层政权职能的发挥和各项政策的落实。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县乡财政出现了“一低双高”现象(即低收入、高支出、高负债),严重地阻碍了县乡经济的发展。这不但关系到县乡财政的振兴和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还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全。因此,如何使财政困难县乡尽快走出财政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政府体制层级为五级财政体制框架,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县、镇)多个层级。在政府层级财政中,财权一级级向上聚集,而事权又一层层向下集中,导致财政资源的分配不均。本文针对"省直管县"下政府间的财政资源分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关系的均衡及财政资源分配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光荣  张玲 《金融研究》2023,511(1):39-56
县乡两级政府处于我国政府层级的最末端,是大量公共事务的最终承担者,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省份相继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由县级政府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乡镇财政管理权被大幅度上收到县。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县域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乡财县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财县管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显示,乡财县管减少了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抑制了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膨胀,降低了税费负担。这些结果表明,加强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财政管理与监督,有助于改善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也发现,在地形较为复杂的人口大县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由于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级政府获取信息的难度,不利于发挥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乡财县管对经济发展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弱,这说明,乡财县管不宜“一刀切”地实行。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4,(10)
自2011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的指导意见,该制度包括了乡级所属预算单位,并在近年各省积极推进乡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该制度改革在实行中存在着账户不明确,支付方式单调、信息支付不透明,"乡财县管"换汤不换药等问题,但制度的实施改善了国家预算的全面性,并且有效的清除了过往存在的腐败现象,弱化乡级财政的"乡财县管"。  相似文献   

19.
叶晓咏 《会计师》2014,(5X):68-69
自2011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的指导意见,该制度包括了乡级所属预算单位,并在近年各省积极推进乡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该制度改革在实行中存在着账户不明确,支付方式单调、信息支付不透明,"乡财县管"换汤不换药等问题,但制度的实施改善了国家预算的全面性,并且有效的清除了过往存在的腐败现象,弱化乡级财政的"乡财县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各级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模式在部分省市得到了推广和运用。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对缓解基层财政运转困难,遏制新增债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在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