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看点     
亚洲当代艺术遭遇严冬?9月17日,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秋拍拉开帷幕。这个专场共上拍亚洲当代艺术作品共212件,成交率仅为65%,总成交金额为5882.794万元人民币。专场的最高价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话剧,市民与主义的起点》称:‘从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中国人首先要的是炸弹和狂呼,而不是艺术和审美。'在这开幕的各个角落里,我们似乎都被轰炸和震喝着。这是2007年的798艺术节的印象留言。与上海的艺术博览会的热闹相比,北京2008年的798节也值得期待。798艺术节邀请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作为总策展人,一方面是通过展览、论坛等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创作成就,集结中外美术界、艺评界的学术力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公众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2008年北京798艺术节于9月28日在798艺术区内隆重举办。9月28日当天下午举办798艺术节开幕式及VIP酒会、主题展及Loft雕塑展预展、摇滚音乐晚会等多项活动。艺术节为期三周,活动将持续到10月18日。活动内容包括主题展、Loft户外雕塑展、特别展、同盟展、影像展、音乐会、学术论坛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虽然9月份中国当代艺术场场大戏在轰烈的排场中轮进,诸多N年展和艺博会正好从创造力匮乏和群体复制两个角度,叙述了整体环境初露的疲态。如果整体经济依旧维持强势,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或将维持盛况,一旦出现下滑,它将直接冲击中国当代艺术底部,考验其基础建筑的扎实度。  相似文献   

4.
及至2009年12月,《艺术与投资》四周岁,增刊《当代艺术与投资》三周岁,共发刊48期84册,在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势头最为迅猛与戏剧性的时段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与坚持。理所当然地,《当代艺术与投资》也见证和记录了过去三年中最为重要的、值得反复探究的艺术事件、艺术家与作品的诞生与辉煌。就从杂志所涵盖的领域来说,当代艺术、设计、音乐、戏剧  相似文献   

5.
2008年论坛论题概述中国经验:中国当代艺术体制又什么特殊的吗?卢迎华(批评家、策展人、特约编辑)会同三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关键人物,共同讨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创作环境对中国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廊家的影响。在中国当代艺术备受瞩目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谢小雨  LACMA 《致富之友》2011,(5):106-107
继2007年首届和2009年第二届"艺术长沙"之后,由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承办的第三届"艺术长沙"将于2011年9月17日-10月16日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日前,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与展览策展人吕澎一同前往长沙,与谭国斌一起,对展览的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艺术与投资》正式创刊: 2007年1月,《艺术与投资》增刊《当代艺术与投资》正式创刊迄今三年整。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对熟悉在2000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名正言顺"的人来说,这三年是一个激动人心、叠彩纷呈的时间段。且不说国内各地蜂起潮涌般的艺术区、艺术机构和画廊、拍卖行和博览会,而更是聚焦于国内数量惊人的艺术家及其"产品","中国当代艺术"在其发轫的近三十年的历史中,从而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11月,纽约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普斯三家顶级拍卖行一齐上阵推动当代艺术市场,三家总成交额为9.48亿美元,1469件拍品拍出了1220件,成交率83%。而当代艺术和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拍卖大战让人略有倦意:高更、马蒂斯的作品拍出高价不让人意外,因为他们的作品早已是高价,买家  相似文献   

9.
梁爽 《致富之友》2011,(8):106-108
山远:亘古的沉重,距离的限制与角度。"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是"物色·绵延: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之一,由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策划,他借用了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夏圭的画作《溪山清远》之画名作为展览的主题,试图通过展览思考并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意识的现时性、中国当代艺术解读中的潜在认同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中新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针对私人收藏家管艺所做的个案研究,旨在了解并分析他的收藏体系和重要线索。通过回顾管艺成长的生活背景,分析影响他个人观念并最终导致他开始艺术收藏的主要事件,弄清楚他收藏艺术品的原因:同时通过研究他的收藏原则、收藏主题和他对当代艺术文献馆的运营,对比其他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凸现他与众不同的自主意识。通过研究发现,管艺收藏的当代艺术已超过了国内外近十家著名美术馆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他以浙美线索和′85—′89观念艺术为主线索,以大尾象工作组对空间慨念的实践、中国当代艺术的三个资源,中国性及绘画性、理性智慧与感性经验、社会主义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为分支,凭着自己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知建立了他的收藏体系。管艺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角度,可以说为美术史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他的收藏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保留了一条命脉,也为人们重读历史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1.
常旭阳 《致富之友》2009,(11):28-31
9月底在宋庄举办的首届收藏家年会聚集了国内收藏家、评论家、画廊、拍卖行、文化部文化发展研究所、北京银行的诸多代表,共同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现状、当代艺术价值标准以及不同行业如何合作促进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等问题。10月几十位国际艺术知名人士从世界各地齐集北京,参加一年一度今年移师北京的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Global CollectingForum)。这次由中方努力促成的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能够在北京举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艺术界希望国际人士不再雾里看花,而是真实地感受中国及中国当代艺术,正如潘公凯致开幕辞中说"论坛有利于外国朋友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有利于中国艺术更好地融入世界大家庭"。编者从论坛与会者发言中摘取重要观点,对两场论坛内容进行交叉整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杜卡 《致富之友》2009,(1):42-51
盘点2008秋冬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拍卖版图,已经很难寻觅到中国当代艺术一枝独秀的踪影。"整合亚洲互动全球"已是迅速联动的有机体。从达明·赫斯特9月16日在伦敦苏富比异常成功的专拍开始,本文一一盘点了纽约苏富比、香港苏富比、纽约菲利普斯、纽约佳士得、澳门的亚洲拍卖周、香港佳士得以及罗芙奥香港和台北的当代艺术拍卖战况。所有数据和事实都已明确告知: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市场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之后,终于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获得"重回人间"的可能。再加上日韩、东南亚和印度等亚洲其他相对便宜且不失独特艺术品味的作品进入同一平台公平竞争,中国这边的价格洗牌与回归,艺术创造力的匮乏甚至孱弱导致的审美疲劳和厌倦……都爆发出来。惟有放下架子,共赢共舞,潜心创作,潜心经营,以全新的观念来迎接新生活,才会看到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王欣 《致富之友》2011,(10):54-57
法国政府向来重视古迹维护.多年来更致力于利用古迹空间展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例子之一是在巴黎大皇宫(GrandPalais)举行“艺术的力量”(Forcedel’art)当代艺术三年展、知名当代艺术家的年度个展“不朽”(Monumenta).  相似文献   

14.
此次专题承接第10期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讲座系列,继续发表来自古奥德莫克·美迪那,玛莎·罗斯勒,卢迎华,彦·沃尔沃特以及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四位批评家的文章。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继续了关于当代性的讨论。古奥德莫克·美迪那以论纲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列举了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十一个特性;玛莎·罗斯勒以美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为例,探讨了当代艺术何以仍然具有政治批判性及社会批判性;而卢迎华则从回顾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讨论出发,特别引用了栗宪庭与费大为的通信,表达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确立自身原则,积极主动的诉求;彦·沃尔沃特则以某种类似自白的方式,略带意识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关于当代的惶然与期待;汉斯·奥布里斯特用独特的碎片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近期关于创新及双/三年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尽管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最早的地区,但当代艺术在这里一直处于极度尴尬的状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南方艺术家沙龙开始到2002年第一次由官方组织的广州三年展,广东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位置处于一种非常特别的状况。这几年来,维他命空间的崛起无疑对  相似文献   

16.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的研究、展览和出版计划由三个章节组成:自我定义的焦虑、个体体系和微弱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是《当代艺术与投资》继"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之后的组织、策划的第三个展览项目,邀请了来自居住和活跃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12位艺术家参加。展览将于2011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8.
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凸显亚洲概念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是国内从国际视野展示亚洲当代艺术的专场,当然这也受香港国际化及香港拍卖的整体气氛影响。它的国际化也为它迎来了春拍2.7亿元,秋拍4.62亿元的丰厚成果。同时,2007年秋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更是增加日、韩、印等其他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19.
杜卡 《致富之友》2009,(8):60-62
五年前的2004年秋拍,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以"亚洲当代艺术"为概念的拍卖专场,当时放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专场。2006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独立构成专场拍卖。2008年春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亚洲当代艺术又进一步首开夜场拍卖,获得市场认同。今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出了超过1.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以价值计算的成交率达到98%。在这个年景,能做到这个成绩,不易。在上述一连串的市场推进背后,离不开张丁元和他团队的努力开拓。他们在拍品构成上,逐步从早先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面貌发展为整合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当代艺术均衡绽放的亚洲图景,在建构完整亚洲当代艺术市场版图的推展中,挖掘出各个地域丰富充沛的文化思辨与整合力量,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亚洲艺术拍卖专场。近日,张丁元来北京做短暂停留,并接受本刊专访,言语中透出定见。  相似文献   

20.
《当代艺术是个敞开的屋子》是2010"巴厘岛对话"的文集,由美国艺术史学家巫鸿编,文集(对话)的内容包括"当代艺术体制与美术馆"、"当代艺术的批评环境"、"中国主体性与世界美术史"、"当代艺术、市场与批评"等主要章节,毫无疑问,会议所讨论的议题,也是一直困扰中国艺术界的长期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而非一时之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