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 完善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村信货资金大量外流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情况下,调整金融资源在城乡的分配格局,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金融资源供给,解决农村信贷资金回流问题是优选方略。从2003年开始,天津分行组织专题调研人员连续三年对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就解决农村信贷资金外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回流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贷资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形成"三农"旺盛的资金需求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呈反差的现象,致使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非均衡矛盾进一步加大.本文就巴彦淖尔市地区农村资金外流的特征、渠道、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促使农村资金回流提出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农资金难筹措。一是由于农信社历史包袱重,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二是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4.
尽快建立促进农村资金回流的税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及其服务现状直接导致资金大量外流,使得资金本来就十分短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雪上加霜。因此有必要建立促进农村资金回流的税收机制,采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合理的税制安排,建立以减税免税为主的多种优惠手段并存的税收支农体系,逐步形成国家税收支农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及相应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农业和非农产业获得用于生产和发展的资金比例不断下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减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带来了直接影响。农村的金融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严重阻碍。本文分析了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并着重对相应的机制构建和政策支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繁荣则是金融发展的基础,然而,对于欠发达的恩施来说,农村金融资源却日益"边缘化"。一方面,被称为"资金漏斗"邮政储蓄等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资金供给能力更加萎缩。另一方面,"贫血症"和"失血症"在农村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发展依赖于存款资金的运用,而存款是农村金融的主要资源,金融扶贫要求不断提高贷存比和涉农贷款比例,本文基于中国县域数据,利用贷存比描述中国农村存款外流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农村存款外流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存款外流现象,中部农村的存款外流较东部和西部更为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县域地区存款外流情况较为严重。同时,两类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功能不强,一定程度反而加剧农村存款的外流。  相似文献   

8.
农信社支农的难点(一)支农资金难筹措。一是由于农信社历史包袱重,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二是县域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县域农村经济资金的供求矛盾。(二)贷款风险难规避。首先,农户贷款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民“贷款难”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农”投入不足,表现为农民“贷款难”,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货币政策在农村严重阻梗,传导不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信贷资金总量供给不足;农村信用社僵化的管理体制又导致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更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重新架构货币政策在农村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三农"投入不足,表现为农民"贷款难",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货币政策在农村严重阻梗,传导不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信贷资金总量供给不足;农村信用社僵化的管理体制又导致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更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重新架构货币政策在农村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4,(7)
正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反差及产生原因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存在反差。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其发展又受制于金融支持不足。农民建房和发展新产业贷款难、取得资金难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中又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却不能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供给。江西全省存款刚突破两万亿元,其中40%左右即8000多亿元来自于县以下,但真正用到农村的贷款,只有4000亿元左右。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外流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用社制度化小额信贷供给与普遍的小额信贷需求形成了一个“荒谬的缺口”。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和非农化又加剧了农户贷款难问题。对我国目前情况来讲,“信贷权”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据调查,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几冢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大都将资金转到城市,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资金投放也呈逐步减少趋势。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减少,留下来的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不仅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农村信用社实际上也有部分资金流向城市。农村信用社净流出资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被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邮政储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只吸收存款,资金转给人民银行,自己不发放贷款。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资源匮乏、资金供求失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以至于出现金融服务空白问题。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关键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资金这个最具有组织作用的龙头要素回流农村。对此,本文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是资金投入。当前农村资金的持续外流已造成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势必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此本文通过对江西农村资金外流的现状入手,在深入分析了农村资金外流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建设构想及思路,以增加农业资本投入总量,增强农村资金的洼地效应,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申庆涛 《浙江金融》2006,(12):51-52
(一)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具体表现是县以下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快速萎缩.农村资金逆向向城市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另外,忽视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监督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民间金融长期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现行农村金融具有明显的金融抑制特征.长期以来民间金融作为非正式金融不能见光.只能在“地下”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资金上存成了县域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手段,资金大量外流,弱化了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农行的资金投放转向支农与工商并举,农发行业务单一,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作用,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县级国有商业银行渠道外流,不能用于农村资金发展;再加上农村民伺对外投资导致农村资金外流,农村资金外溢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主体是农村、农业、农民、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弱化越来越突出,其表现一方面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又是各项贷款增长缓慢,县域信贷资金大量持续外流。制约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金融机构既肩负着重任,也面对着难以回避的功能缺陷和机制障碍,突出表现在:由于受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大多投向了效益较高的领域;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资金有效供给不足,且主要以小额生产性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邮储加速资金上存,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单一,鞭长莫及。面对新农村建设的紧迫要求,笔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