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既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加速器,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急需相关财税政策予以重点扶持,尤其应在财政支出、政府购买、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时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重要途径。对制造业服务化理解,应对世界制造业服务化中国制造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换,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继续推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相似文献   

4.
面对欧美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培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国有制造企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国有企业沉淀成本高、发展路径依赖、科技创新不确定性大、管理层激励不足及产业组织形式变革滞后等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采取相应对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王清 《生产力研究》2011,(6):129-130
文章从"中国制造"的现状研究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应该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制造",转变过去传统的观念,逐渐淡化"中国制造"的概念,强调"全球制造"。一方面要强调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怎样稳步迅速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实体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使得原本拥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中国企业在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下如何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即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2019年,与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标处于第一方阵,中国制造业人均指标较低,中国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中国制造业占全国总量份额指标居首位,中国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有待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指标具有一定优势。2010—2020年,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一直低于制造强国,但增长率最高,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制造强国。“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竞争力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孙婧 《商周刊》2016,(6):32-33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今年两会,“中国制造2025”依然是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他呼吁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与各地都在出台的互联网等企业的优惠政策相比,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为了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美国提出设立国家先进制造先导计划,通过构建国家先进制造创新网络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的制造业振兴计划能否引发新一轮制造技术研发竞争甚至技术革命,是否会对我国制造业产生极大冲击,需要认真思考。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提出制造业振兴计划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提出了我国应积极而谨慎地应对并有选择地在关键杨心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产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在这一历史机遇下本文从历史发展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工厂"的关系;提出中国要努力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观点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于澄 《生产力研究》2008,(11):56-57
科学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引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制造"均在产生世界性的重大影响。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应当认真考察"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与"世界制造业基地"产生的经济文化根源与发展趋势,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出必然性。在知识创新时代,乘势开展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制造的起源、概念和价值创造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促使传统概念的产品向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系统"连续谱的演变,以及"新制造业"的涌现。服务型制造是"新制造业"的先进制造模式,是基于制造的服务、面向服务的制造。服务型制造引入顾客成为"合作生产者",通过多企业主体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活动,延伸和扩展传统制造价值链,自发实现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的协作和"产品系统"的创新,实现"合作生产者"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共享制造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一种共享闲置制造资源或服务的新的制造业商业模式.本文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共享制造的内涵诠释入手,阐述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共享制造的内涵,论证创新和开放是共享制造的双轮驱动,协调、绿色是共享制造的内在要求;剖析中国共享制造发展历程和现状及现存问题,指出中国共享制造离高质量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新型制造之路。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模式需要向服务化转变,而制造模式的转变需要企业内外部运行模式的转型。本文着重从内外部运行方式角度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6)
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打造真正"智慧"城市。宁波拥有发展智能经济的优势,尤其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到2020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但是智能经济不仅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以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更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突破,目前宁波缺少本土的核心企业以及上游核心研发领域的核心力量。对于未来,宁波站在智能经济的风口之上,需要发展的不仅仅是智能制造一个领域,而是需要下一盘大棋。  相似文献   

17.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状况对制造强国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对应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强势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先进制造领域强势制造企业还很缺乏.因此,要有序进行制造业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先进制造企业高效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20,(1)
"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现引申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勤恳敬业、传承创新、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国际比较,阐释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的不同源起和制度,给"中国制造"未来的引导及深化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制造的"低端锁定"困境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普遍缩影。讨论了智能制造对民营企业制造"低端锁定"困境的突破机制及突破路径。前者根据"低端锁定"本质和成因论证了智能制造在打破"低端锁定"路径依赖本质的同时,也能解锁"低端锁定"的要素成因和产业成因;后者从企业内部技术与生产方式变革及外部政策支持两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冯烽  熊昭 《经济学家》2023,(4):56-66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