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即日本以对苏联在中东路事件上对中国的武力政策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具体举措上的支持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侵略行径的默认。此外,事件对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加速了侵华的进程。正是借着中、苏特别是苏、日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遽变,日本加紧了其在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扩张和武装侵略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余启阳 《环球财经》2010,(11):31-33
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中,从领土争端到经济安全,我们常常忽视了日本财团在事件背后的利益纠葛与幕后作用。这次发生在钓鱼岛的扣船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中日关系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挖掘日本财团在中日政治、经济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相似文献   

3.
王东 《中国经贸》2010,(21):36-39
中国国民在钓鱼岛海域事件上激愤情绪的反映,以及中国政府强硬的外交姿态和采取的制裁措施,宣示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不可退让的决心和态度,震憾了日本政府和日本国内各界。为此,有舆论认为,在钓鱼岛海域事件上中日政治与外交严重对峙的不断升级,以及中国制裁措施的实施,其事件的余波和制裁措施的后续影响将严重阻碍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甚至担忧中日经贸关系会因钓鱼岛海域事件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有关问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日经贸关系将有可能从此步入一个相对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互补依存的关系,在中国经济四大因素推动的转型形势下,日本经济仍对中国市场存在较大依存度,中国的巨大市场对日本企业仍有极大吸引力.但是受两国钓鱼岛争端事件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中日经济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未来在华日资企业将呈现缓慢撤资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中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但近年来由于领土、领海等争端,两国关系明显恶化。特别是2012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极大地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本文就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分析了该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这一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DVD事件”说起 近期,综合各媒体消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3月30日透露,中国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的谈判,在3月29日深夜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备忘录的精神,对方不再对中国DVD生产企业提起诉讼。4月中旬,日本SONY公司率先与中国APEX公司达成专利使用协议。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DVD事件”才暂告一段落。 此事来得太急。 2002年2月底,中国电子音响工业  相似文献   

7.
从"DVD事件"说起 近期,综合各媒体消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3月30日透露,中国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的谈判,在3月29日深夜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备忘录的精神,对方不再对中国DVD生产企业提起诉讼.4月中旬,日本SONY公司率先与中国APEX公司达成专利使用协议.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DVD事件"才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8.
从“DVD事件“说起   近期,综合各媒体消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3月30日透露,中国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的谈判,在3月29日深夜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备忘录的精神,对方不再对中国DVD生产企业提起诉讼.4月中旬,日本SONY公司率先与中国APEX公司达成专利使用协议.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DVD事件“才暂告一段落.   ……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在日中国研修生为例,探讨海外中国劳工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等问题.中国是日本研修生或外籍劳工的最大来源国,赴日研修对中日关系和个人发展的意义非常明显,但由于研修生不受法律保护,侵害在日中国研修生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如能从国家保护和个人维权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在日中国研修生的权益,将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劳务合作的持续发展,达到互补互惠、利国利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万宝山事件,是九一八前夕,日本为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而蓄意制造的借口之一,也是企图出兵东北的一个尝试。日本唆使朝鲜移民擅自远离限制垦居区,到无居住权的长春县境内,勾结中国奸商,非法租种农田。1931年7月,日本警察和宪兵以保护朝鲜人为由,开枪镇压中国农民,强行开垦农田,打伤多人。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颠倒黑白并且极力扩大事端,乘机在朝鲜各地大肆煽动反华、排华,蓄意挑拨中朝关系,旨在激化中朝矛盾,并为日本侵略制造舆论。日本一手制造的万宝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阴谋。使得中国和朝鲜两个共同被日本侵略的民族的关系遭到破环,也为发动九一八侵略中国东北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郑家屯事件与吴俊升民国五年(1916)八月十三日,以郑家屯日商广济堂药房的店员吉本等被中国士兵殴打为导火线,爆发了中国驻屯军同日本守备队间的武装冲突。驻在郑家屯的巡查河濑等十三名日本守备队人员死亡,若干人受伤。这就是突然发生的所谓“郑家屯事件”。当时,任后路巡防队统领官兼洮辽镇守使的吴俊升正率领部下讨伐兴安岭一带蜂起的蒙匪,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日本作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产出的增加和日本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中日农产品贸易成本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负作用;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不足",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依然有进一步扩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日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又饱经风雨,多有坎坷。1978年同一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的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生效。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中日友好的确立和中日经济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1978年到现在10年过去了,中国虽然3次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日元贷款。但是,在中日贸易和日本对华投资方面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截至1987年8月还只有两亿多美元。这同中日两  相似文献   

14.
距离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全球目光也越来越多投向中国. 日本媒体说,今年中国政治的最重要事件和最大悬念即将揭开帷幕;在新加坡媒体看来,中共十八大和美国大选并列"2012年世界最重要事件";印度媒体则呼吁该国调整视线,关注中国十八大…… 不止十八大,中国经济挺过"最糟糕时期"、中日钓鱼岛争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无不为世界热议最近这段时期,中国这个探索中、成长中、纠结中的发展中大国,它的复杂性、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它对世界的吸引力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作为邻国,有巨大的利益也有深刻的矛盾。近年来,中日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度低迷。究其原因,中国方面除了日军侵华战争带来的伤害,还因钓鱼岛主权问题,因《美日安保条约》对钓鱼岛的染指和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诉求而对日本心存疑虑。在日本方面,作为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日本迫切希望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以大国地位参与国际治理。加之近年来经济疲软、国内右翼势力的挑拨和中国国内对日本在华援助的忽视,使日本产生了针对历史问题的"道歉疲劳"。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需要新一代中国人用智慧解决,但无论如何无法否认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唯有通过沟通谅解中日关系才能继续推进,也唯其如此,中国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和平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因日本核危机导致的中国盐危机已有所缓解。抢购风潮基本平息,疯狂的盐价开始回落。一批商家因为哄抬盐价遭到中国官方严惩。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网络盛传吃碘盐能防核辐射以及日后食盐供给将受影响,自3月16日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  相似文献   

17.
周冬 《魅力中国》2014,(5):46-47
中日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周恩来总理曾经有一句话概括了中日之间的关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国给予日本甚多,日本向中国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等,至今在日本的各个领域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中国对日本是无私的,中国对日本是大度的,但是日本报之于中国却是残暴。现在,日本在对华关系中处处使绊子,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日本自己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是互相极为重要的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主要投资国,但黑龙江省对日贸易额在中日贸易中比重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与日本贸易及日本对黑龙江省的投资情况,分析了黑龙江省对日贸易和日本对黑龙江省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对日经贸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日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日经济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已经由昔日中国对日本的单向依赖,转变为中国与日本的相互依存。中日经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不在中国,而在日本,在于日本能否战胜自卑情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中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这一点不但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20.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 1981年到 2 0 0 1年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趋势、结构和特征。从产业和企业层面 ,对在中国的日系制造商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概括如下 :(1)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 ,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 ,是日本跨国企业的主要目的 ;(2 )推动中日贸易增长的逆向进口 ,是在华日系制造商的主要生产目的之一 ;(3)人民币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是推动日本在华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 ,部分解释了日本直接投资 ,从东南亚四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和泰国 ,转向中国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以出口为导向的直接投资 ,加深了中日两个经济体产业之间的纵向结合 ,有效地将中国国内产业整合到全球生产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