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气温升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经济生活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显得特别重要。文章尝试利用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发展对气温升高的影响,分别利用全国样本数据和分地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均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同时也发现经济发展对气温升高的影响具有外部性,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导致省会城市的气温升高,因此气候问题只有各地区通力合作才能得以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整体、分维度和分区域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整体和分维度检验中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正向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分区域检验发现,随着金融集聚水平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普遍存在先降后升的现象;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落后型地区呈逐步减弱趋势,而在明星型地区和平庸型地区其正向促进作用愈发加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16 年全国30个区域的面板数据为依据, 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 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进一步对影响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以创新理论产出、财政教育投入和科技创新人才投入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 以财政科技投入和技术市场产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正向影响效果微弱。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用模型,检验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就全国总样本来看,股市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另外,金融效率也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就东、中、西部分样本来看,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检验结果不尽相同,但是都支持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产函数的多变量分析为基础,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 2009~ 2015 年的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长短期均衡关系。 实证表明: 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短期正相关关系; 同时, 经济增长与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积极调整信贷政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中,北京、四川、吉林、广东呈现双高特征,青海、宁夏和新疆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此高彼低的特点。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的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85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在使用 OLS模型考察要素集聚与城市技术进步的 线性关系基础上, 运用门槛模型进一步探究要素集聚程度与城市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OLS 模型回归结 果表明, 劳动力集聚对城市技术进步产生拥挤效应, 物质资本集聚及人力资本集聚均带来规模效应, 但物 质资本集聚尚处在规模扩张的低层次阶段。 不同生产要素集聚的影响差异, 揭示了城市技术进步的增长路 径需从传统要素集聚向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转变, 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经验支撑。 门槛模型回归 结果显示, 要素集聚与技术进步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 以就业密度为门槛变量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随着 就业密度所在区间规模的提高产生更严重的拥挤效应。 以人均物质资本为门槛变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低 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中高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带来显著规模效应。 门槛模 型强化了普通面板模型的结论, 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差异, 物资资本集聚水平高的发 达城市已率先进入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两者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 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来配置资源要素, 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可行的路径。 本文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 基于系统GMM 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及效应。 结果表明:(1) 整体来看, 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2) 区域层面, 东部地区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但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 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收入和支出角度的财政分权均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均成正相关;第三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呈现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而与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成非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3个方面分析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是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和SO2排放增加的唯一原因;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减排技术的改进带来的技术效应对抑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带来的结构效应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抑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作用。但是,经过十一五期间大规模节能减排努力后,未来节能减排的技术和结构空间会越来越小,难度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过于宏观且指标过多,缺乏实际参考价值.本文在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选取影响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简洁明了,从正反两方面对影响陕西省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具有极强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的测算表明,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在不断提高,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市场垄断程度更高,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同时,本文还证实了市场集中度、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土地壁垒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垄断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可从增加土地供给、增加房屋供应等方面降低市场垄断程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规操作.文章以2004-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资料,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并不能阻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董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违规间存在弱的正U型关系,且在9人组成的董事会中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最小;而两职状态与信息披露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研究结论总体上表明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特征差异不是影响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广东省1998-2004年间43个镇的面板数据,对各镇的工业化程度、企业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与工业企业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工业化程度和市场规模对企业集聚都有正效应;然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在纵向(时间上)为正,但是在横向(截面上)却为负.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 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 市场集中度也有所提高。本文通过 2006~2016 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 研究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 (1)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度呈显著的倒 U 型关系, 目前市场集中度都还相对较低; (2) 垄断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与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提高该行业的集中度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 (3) 政府要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预, 在宏观上对市场起到引领的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熊彼特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 以我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 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变截距模型和控制地区因素的变系数模型, 实证了城市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 城市技术创新的波动与城市经济增长波动之间存在稳定的负向关系, 表明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波动具有熨平效应。 这种效应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由城市经济结构决定, 预示着持续的技术创新是获得城市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和急剧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各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产业多样化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熵指标法将产业多样化分解为相关和无关两部分,以中国2003—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两个维度检验了相关与无关多样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相关多样化对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无关多样化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有助于提高经济稳定性。为进一步考察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多样化在经济稳定功能方面的差异,以全球经济危机为分界点进行了分阶段回归,结果显示:当外部市场状况良好时,相关多样化的稳定效应较为明显,当遭遇外部经济冲击时,相关多样化的稳定作用被削弱甚至逆转,而无关多样化则始终发挥着经济稳定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理论界尚未系统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技术创新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经过改进的格瑞里茨和杰菲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005—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把市场化因素首次设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考察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二次产出存在多样化差异,R&D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和内部的配置,以及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优化R&D配置和进行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