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 推动房价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土地批租和土地出让金制度,是各地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包干体制所催生的产物.政府土地批租和土地出让金制度涵盖了商业用地40年使用权,综合用地50年使用权,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的土地资源税收.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决定了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对地方财政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财政的起因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利益极大化和官员利益极大化假设,研究在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不完备的财政联邦制情况下,中国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和这种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土地制度与财政体制交互作用下的改革战略问题。作者提出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与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财政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保障土地产权的社会公平,进而推动构建稳固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琦  王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53-58,115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但从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看,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功绩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但从权益公平化及改革成果共享化的角度看,很显然,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困惑。一是土地权利非公平性:二元土地制度下的城乡差异依然严重;二是显失公正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扭曲的收入结构日趋严重;三是体制的缺位与错位:政府职责定位的混乱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四是土地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冲突加重;五是农地流转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反向逆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土地政策改革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重大成就:一、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城乡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二、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四、土地政策的法律框架逐步完善和加强;五、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在推进土地政策改革方面,各地在实践中有不少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财贸经济》1994,(11):60-62
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机制,实现了家庭经营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结合,为农户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不完善的土地制度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产权不明晰。产权是平等的所有权之间为解决共同财产问题而形成的权责利关系。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产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只有当参加市场交易的各类主体的产权得到明晰界定,市场中的各种交易才有可能进行。明晰的产权关系是使农户进入市场,实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基础。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就是要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产使用权的内容、界线、实现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加以保护。而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实行大包干以后,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是模糊的。虽然《宪法》、《土地管理法》中确认“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但这个集体由谁代表,缺乏明确的人格化,所有权主体呈现虚置状态,以致有的地方在签定土地承包合同时,甲方盖的  相似文献   

10.
11.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贾康  马晓玲 《财贸经济》2004,(10):52-59
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和配合中央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加以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对于把握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中要适当调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改进原来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实施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工具组合,根据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投向和重点.特别是应注重结合财政政策调整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税费制度,构建内需平稳增长机制,强化财政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健全分税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缩小后,发展新的财政支出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的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进行思考、解释,不仅关系到财政自身的运行,无疑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分析的路径与依据,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孙开 《财贸经济》2011,(9):5-10,135
财政改革向着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基层财政领域逐步延伸,是我国财政发展的自然逻辑。在这一进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优化地方财政体制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政策着力点。在剖析我国近年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从各地间差异较大的财政省管县实施办法中提炼出“优势特色”,以县级财政为重点整合地方财政级次,构建与县级基层政府责任相匹配的基本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同时不削弱市级和乡镇财政的特有功能,建立辖区内和跨辖区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总结1994-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从经济税源基础、财税体制制度、税收征管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文章进而分析"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税源增长趋缓、税制建设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的瓶颈制约等;最后提出建议:实行有减有增、总体减负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壮大税收可持续增长必须的税源基础;推进税费改革、统一规范政府预算、深化分税制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巩固税收可持续增长的财税体制;推进全社会依法治税、实施政府综合治税、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以强化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征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措施,我国自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的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是,目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原理入手,在借鉴OECD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必须注重的模式选择问题、需要考虑的若干关键性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产税收入总量及其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近年来财产税占我国税收总额比重不断提高、动态财产税超常增长现象背后存在的风险和隐忧,并针对导致财产税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财产税结构、优化财产税制度及其功能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产税收入总量及其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近年来财产税占我国税收总额比重不断提高、动态财产税超常增长现象背后存在的风险和隐忧,并针对导致财产税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财产税结构、优化财产税制度及其功能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地出让金与我国的物业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并入物业税征收、我国土地实行批租制还是年租制、如何协调物业税改革和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国物业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我国城镇土地出让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认为我国不宜实行年租制、也不应简单地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而应赋予物业税一定土地出让金的功能,通过市场手段和税收政策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一是要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基层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二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改革实现地区间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衡.应设立长远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标准,避免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产生更难解决的长期问题;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则应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