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农业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了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增收,解决农民增收的难点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顺畅和稳定的转移就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型就业能力,才能把沉重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9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工作作出相关部署,国务院还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  相似文献   

4.
安庆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2005年末全市共有乡村人口512万人,农村劳动力达306万人。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业、制约了农民增收。近年来,安庆市劳务输出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将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使得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逐步形成规模,并渐趋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11,(9):26-27
近年来,宁夏彭阳县把不断培育壮大劳务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常抓不懈,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来促进城乡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使人力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县每年实现稳定转移就业5万人,劳务收入3.5亿元以上,劳务创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多次被自治区、固原市委、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集体和全民创业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一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呢?关键是要通过人力资源建设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不断扩大非农就业、减少农民人数.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一点在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8.
我们湖南省桂阳县是郴州市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桂阳劳动力资源富足,其中农村劳动力37.2万,剩余劳动力12.8万。近年来,我们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来抓,坚持“不把劳动力当苦力卖”,通过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优化就业环境,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入镇经商置业,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余万人,年创劳务收入7亿元,外出务工人员带回创业资金2亿余元,创…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是为了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良军  丁杰 《中国就业》2006,(10):50-52
泰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全市502.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1.54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242.6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2.04万人;全市现有被征地农民5.8万人,外来劳动力约25万人。近几年来,该市以贯彻落实“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努力在全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全市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93万人,转移比重67.33%,培训农村劳动力23.96万人。今年8月,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将该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1.
梁山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健全工作机构,强化指导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后获得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现阶段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着组织和实施此项工作的重任,更应针对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积极探索放大效应,推动本地实现充分就业和异地有序转移,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泗水县立足实际,把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把简单的劳动力转移作为一种劳务经济来培育,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县已有6万多人在外务工,其中农村劳动力约占93%,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上。年总收入过3亿元。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农村就业先进县”称号。泗水县在夯实内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外部运作,建立机制,查缺补漏,规范运作,做到了“十到位”。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只有克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将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富饶的贫困"这一状况。湘西州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就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发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并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增收,解决农民增收的难点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顺畅和稳定的转移就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只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现有农村人口272万人,农村劳动力147.5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98万人,人均耕地1.5亩。面对增收致富任务和人多田地少的现实,宜昌市把组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抓,深入展开了一场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发展、向非农村转移、向非农民转变的持久战,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新格局。2004年底,全市在外务工就业的农民为25.9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7.6%,实现劳务输出收入15.58亿元。  相似文献   

17.
莱州市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实施规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2001年以来,全市共对3.2万名二、三产  相似文献   

18.
(一)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开县立足县情,放眼全国经济发展大走势,把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把简单的劳动力转移作为一种劳务经济来培育,创新思路,按照“分散流动、扩大范围、培育劳务市场、增强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