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超海 《南方经济》2015,33(11):110-120
基于2010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地区企业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总量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地区显著高于珠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工资结构则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长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显著高于珠三角地区,但两地企业农民工在加班工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加班制度是珠、长两地农民工生产体制共有特征,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权益不如长三角地区,主要在于珠三角地企业或工厂的基本工资低于长三角地区,并且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不公平程度要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要想维持或不扩大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加班劳动。  相似文献   

2.
地区形象是地区内在素质的外部显现,是地区内外公众对地区发展诸要素的综合印象和评价.在当今世界改革、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地区形象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地区形象建设的内涵实质,澄清思想,排除误区,强化地区形象意识,充分发挥地区形象建设的战略性功能作用,将有力地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国际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概念出发,探究国际秩序的演变和地区主义的勃兴,指出国际体系已经达到地理扩展的极限,在全球秩序探索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之际,主要大国将其关注点转向地区秩序的重塑。以此为基础,作者剖析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地区主义的作用与价值,指出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地区主义的兴起,推动着地区秩序的建构。共同利益的汇聚及其制度化是地区秩序建构的基本逻辑,具体地说,存在互动关系的相邻国家之间以地区内各国共同利益的汇聚为基础,并通过地区意识的整合实现共同利益的制度化;地区各国共担责任,地区大国承担提供地区共同物品的更大责任。上述建构地区秩序的基本逻辑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以共同利益的追求为基础,以各国责任共担、大国承担更大责任为主要形式,以奉行开放地区主义为基本原则,以追求合作安全为主要支撑,以地区制度建设为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了变系数时点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和时期、地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出现缩小的态势。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时期效应在逐年增大。大多数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对生产总值的弹性高于东部省份,而自发性教育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多数中部省份的地区效应和弹性值介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为了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加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丽  蔡靖方 《珠江经济》2008,203(7):55-61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区域,其产业转移的对象区域选择既可能倾向于本省内欠发达地区,也可能倾向于处在同一低梯度水平的中西部地区。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经过分析发现,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所不可比拟的三大优势因素,小珠三角地区并没有向距离其最近的本省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而是直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小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都应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自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以来,整个中部地区的城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长江中游地区是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发展长江中游地区,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概念也相应产生。  相似文献   

7.
战略转型——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资源型地区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提高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地区的再生崛起,使资源型地区逐步走出困境,重新塑造与开拓地区经济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俞升 《开发研究》2006,(4):66-68
本文利用博弈分析,说明了东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对地区福利效应的影响。东西部地区为吸引FD I到本地投资,推出各自的优惠政策,导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地区福利的损失。为此,本文提出,各地区应建立相互协调机制,或者中央政府应制定政策,避免地区之间的竞争,使高质量外资和低质量外资分别流入到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样,外资流入会带来整个地区福利最大。  相似文献   

9.
张承地区指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章详细分析了张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合张承地区发展的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宗教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起着积极的正功能;另一方面,宗教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有着消极的负功能。充分发挥宗教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正功能,规避和降低宗教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负功能,是提高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要警惕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向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学与安全科学双重视角,探讨地区安全生产风险因子问题。解释变量为经济社会风险源中的10个因子,被解释变量为地区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分析的数据为2005—2007年各省市地区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主要采用OLS、REM、FLS等回归分析法探讨各经济社会风险因子与地区安全生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区人均GDP、地区GDP增长率、地区产业结构系数、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对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在近三年内有反向关系;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地区高危行业增加值占比与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地区城镇人口密度与地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的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成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文章在分析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对加快发展西部民营经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盟规范在维持地区稳定与推动地区合作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冷战后,东盟规范在地区稳定和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在东盟次地区层次,一方面表现为其维持次地区总体稳定与解决成员国国内稳定问题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其在维持次地区稳定与推动次地区一体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在东亚地区层次,东盟规范困境一方面表现为整合权力结构与整合观念结构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维持地区稳定与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之间的矛盾。这些困境始于东盟规范所适用地域的扩展,也始于地区一体化进程赋予规范之使命的多元化。东盟规范困境的根源在于地区权力、观念结构之复杂性与地区之一体化诉求对东盟规范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具有长期稳定性。困境并非绝境,东盟规范仍会在与地区权力和观念的互动中不断调整自身,并维护地区稳定,推动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目前,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短缺。基于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探讨民族地区由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高永祥 《北方经济》2012,(10):17-18
基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重点考察了与之相对应的地区专业化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发展,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基于产业间、产业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发展则是中西部地区更高。增长率方面,前者虽然在中西部地区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却表现出更快发展的势头;而后一种地区专业化类型虽然在中部地区表现仍然很突出,但全国范围内却有明显衰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在研究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区之间要素积累的差异,但忽略了不同地区的生产函数可能存在的差异。本文首次允许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函数,并以此来解释地区差距扩大:即如果不同地区的要素份额不同,那么它们的生产函数就是不同的,从而人均产出也不同,因此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本文以索洛模型为基础,用中国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份额对实际人均产出有非常显著的正的影响,即资本份额越高的地区,实际人均产出也越高,因此地区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生产函数差异能够解释地区差异的16%。不仅如此,资本份额的差异性会引起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的下降,从而也扩大了地区差距。最后,应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一步说明了产业结构和行业构成是造成地区生产函数异质性的一个原因,由于不同产业和行业之间的要素份额不同,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因此地区之间会有不同的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地区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兴起。在长期的地区主义实践中,发展中国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经济和安全优先的地区主义发展路径,并且正朝着综合性、多功能、外向型的方向发展。这一路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地区秩序的双层结构。从地区内部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地区主义的发展有其特有的战略考虑。在政治上,通过对话与协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平等,维护国内稳定和地区安全;在经济上,通过贸易、金融、货币等政策的协调,来化解内部经济矛盾与冲击。从对外联系看,尽管很多时候外部大国介入地区事务能够增进地区利益,但由于在客观上存在的对外不对称依赖关系,这种介入很可能会成为组建排他性的地区政治经济集团的制约因素。总之,由于地区内的优先政治经济考虑以及对地区外力量的借重与依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难以发展成为欧洲式的政治经济联盟。  相似文献   

18.
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数量多且分布广,现阶段此类地区开发阶段不同,所以进行产业转型的路径存在差异,其过程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问题,基于此,科学全面的探讨适合此类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五个战略,并进一步分别从地区资源开发阶段和地区利益相关主体两个维度,制定出符合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房敏 《特区经济》2008,228(1):215-216
粤闽赣客家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推动粤闽赣客家地区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以及粤闽赣客家地区各市县之间的合作,是加快粤闽赣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14,(1):79-79
2013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i0.6%,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固定投资增速大多接近30%。此外,由于双边贸易进展良好,西部地区对外进出KI总额的增速相当明显。就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仍位居前列,但西部地区的CPI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