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革”是人们想忘却但始终萦绕于心的梦魇,它将成为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永刻于中国历史。《尹县长》和《班主任》作为“文革”记忆的两个开端,蕴涵了作者和大众太多的悲伤。两篇小说写作和发表时间及空间的不同,造成了两篇小说的种种差异。从中可看到对“文革”伤痕书写的两种范式。特别是在重写文学史背景下关注这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助于为当下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开辟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2005年到2006年的文艺界关于“重新界定文学本质”的论争,有着深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论争的焦点集中在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属性上,这次论争无疑会给当下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中“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带来很好的启发,并势必对中国文艺理论界发生重大影响,预示着文艺理论多元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的30年代,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著名的论争。这场论争主要发生在当时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文人之间。现在,我们回顾往昔,把这场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京派”、“海派”之争。主要是由两地的文学观的分歧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探寻这场论争的背景、发生原因及过程。希望能对几十年前的那场持续近两年的论争再次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并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在商品货币体系时期,曾经出现过始于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关系的三次论争,论争揭示出了维持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可兑换性”准则。在信用货币体系时期,该体系隐含的内在缺陷,往往成为发生金融危机的前奏,因此,针对信用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实行谨慎监管、有限竞争和行业自律的原则,以保证“信用依赖性”准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图书馆学界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论争进行评述,对令图书馆人惊异、震颤的“图书馆消亡论”提出质疑,旨在敦促学界人士尽早做好论争的规范协调工作,勉励图书馆人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保持与时俱进和积极向上的竞技状态,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反思文学”作为“文革”后新现代性意识形态总体战略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重写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叙事学”,这种“政治叙事学”曾在正本清源、重整纲纪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由于时代的原因而不免流于肤浅。以《芙蓉镇》为案例,通过作品中“真假疯人”“零和博奕”的命运轨迹来解读这种“政治叙事学”。  相似文献   

7.
莫言斩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杰出的汉学家为其穿针引线,葛浩文就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位,他呕心沥血翻译了莫言众多作品,传达出了莫言作品中的人性情结,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葛浩文虽认同翻译有着“背叛”和“重写”的角色,但是融合以“忠实”为首要原则的翻译思想,他的译文无疑达到了与原作形神契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学史、女性社会学和当前女性文学发展趋势等角度对“女性文学”的数种界说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女性文学”界说众说纷纭的原因及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中文译本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的一次进步,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念,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下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程光炜引领着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通过对程光炜文学史研究的动因、特征与价值进行考察,试图对程光炜文学史研究进行较为完整的考察。研究动因方面,程光炜具有高度的文学史责任感,表现在对学科现状的反思,体现在纵向外部对比与横向内部剖析两个层面;特征方面,他的文学史研究,具有学院化、历史化“、史家批评”、史料化几个突出特征;价值方面,其研究为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研究意义将会越来越浮出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论述对象的选择,即以什么样作品作为展示文学发展演变的材料,不应以过去的文学观,或现代文学观来界定,然后依此决弃取。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观念也是随之变化的。所以,文学史视野中的文学,既不能限于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将古代曾视为“文学”的作品完全纳入进来,而是应当与文学发展变化和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相适应,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以自己独特的现实感为基点来观察汉以前的中国文学的著述。在鲁迅的文学史叙事中,形式文采与思想内容的区分是其主要特点,而且在一种历史主义的视角下,表现出鲁迅反传统的思想微言以及对文士在场感的论述,同时所采用的文言表述,也透示出鲁迅强烈的克服“被描写”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的范式也日益体现出大众化的倾向.新大众文学就是基于文学活动普泛化、文学作品大众化而产生和发展的.《百家讲坛》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广受推崇说明现今流行的新大众文学的特征就是大众化,并以快速普及大众历史、文化、文学知识为基本功能,最佳表现形式是文学与历史之间巧妙的连接.  相似文献   

14.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运用了符号系统,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以及文字符号赖以存在的有形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等等。文化的传承和积累多以文献为渠道,文献的价值在于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因此,构建图书馆文献保护体系,保护文化遗产,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体裁是研究文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同一体裁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特异表现,即文学交际中的体裁发展史是比较文类学的主要内容。作家的创作个性、时代的文学需求以及读者的阅读能动性等文学交际功能造就了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的整体性来自于体裁不变性于可变性之间的形式渐进。  相似文献   

16.
方卫平的《法国儿童文学导论》对法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脉络清晰,史论结合,话语亲切而理性,给人们一个法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庐剧文献资料是庐剧发展历史的见证和缩影。从唱腔、剧本以及论著等方面对庐剧出版物进行梳理与总结.再现庐剧研究成果,是探究庐剧唱腔、学习庐剧剧本一个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对明代嘉兴前后历时近300年的文学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在特定时空下的文学风貌:既与明代历史发展大背景相一致,又明显带有自身的江南地域文化色彩的特点;从文学自身的传承与流变来看,这个时期嘉兴文学具有在延续中有发展、在传承中有突破的特点,是明代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交汇与碰撞后的产物。这种考论结合的方式,既留心明代文学的发展大方向,又注意关照地域文学的动态,尽可能将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之间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机器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从而使普遍的世界交往取代了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与此相伴随的是人的解放过程,"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实现共产主义之日亦即人类彻底解放之时。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大致轮廓。其现实意义是: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谋划国家发展战略,谋求国家的超常规发展,从容应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在又好又快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构建和谐世界和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欲望"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杠杆",在新时期文学中已经占有了自己的位置并得到了充足的展示.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时期文学中的历史欲望叙事、女性(权)主义欲望叙事和暴力欲望叙事的辩证分析,揭示其内核、弊端和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