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工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东北”离不开东北森工企业的全面振兴。针对东北地区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负担沉重严重制约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从森工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问题本质出发,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在森工企业、政府、市场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不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东北国有林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东北老森林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阐述了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以长白山国有林区为例,对老森工基地制度演进及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剖析了影响老森工基地振兴的制度障碍,提出了森工行业管理依存制度、森工现代企业制度、老森工基地加快振兴的环境制度及森林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北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负担沉重严重制约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发展,从森工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问题本质出发,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在森工企业、政府、市场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不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要振兴黑龙江.振兴黑龙江必须振兴森工企业。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林区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经济兴衰。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田国双教授经过大量调查和潜心研究。出版了《黑龙江省森工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一书,该书从资本运营角度提出了森工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路。对纠正森工企业发展理念上的模糊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要振兴黑龙江,振兴黑龙江必须振兴森工企业。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林区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经济兴衰。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田国双教授经过大量调查和潜心研究,出版了《黑龙江省森工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一书,该书从资本运营角度提出了森工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路,对纠正森工企业发展理念上的模糊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成果是:1.围绕国有森工企业资本运营这一中心问题,分别从国有森工企业资本运营理论基础、国有森工企业资本运营体制环境、国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99家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的一手调查数据和基于Malmquis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了样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效率指标无明显走势,但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国有林区大力推行天保工程及产业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缩减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加大营林投资和发展第三产业均有利于提高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样本企业的政社性支出会显著降低其技术效率,但在公检法及教育方面的支出反而有助于提高其技术进步。由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不同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对国有森工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所发挥的效果各异,生态效益补偿降低了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政社性支出补助有益于提高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集中度、效率和绩效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数据验证了这一理论假说.结果显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符和传统的市场力量假说,市场集中对森工企业市场绩效和管理效率有积极地影响,同时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森工企业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9.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企业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元、林业关键种企业等相关概念,设计了林业关键种企业识别方案,给出了林业企业种α、β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的测度方法;并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样本子系统—伊春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分析对象,对林业企业种多度、林业企业种多样性、林业企业种功能多元化、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企业种多样化,且各区域系统的林业企业种相似度高;第二,国有森工集团的林业生产和林业管理功能使其具有绝对的产业链位势;第三,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较高,且国有森工集团是种间关联网络的核心;第四,国有森工集团是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企业,且其结构和功能关键性、体制关键性和演化关键性也确定了国有森工集团的关键种地位。  相似文献   

10.
林业企业债务与社会负担成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业企业债务与社会负担状况(一)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债务累累到1994年末,全国森工企业各种借款高达123.8亿元,其中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就达89.4亿元,平均每个森工企业6573.53万元(按全国136个国有森工局计算,下同);其中东北、内蒙古林区74.6亿元,平均每个森工局8987.95万元;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达7亿元,平均每个森工局514.71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达70%以上,其中黑龙江森工总局达79%。企业陷入越穷越借、越借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11.
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分析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壁垒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看到这种状况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的同时,提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业发展新阶段的粮改举措和粮食流通政策,必须通过产业创新,加强“五大战略支柱”,实现“五化”:1 创新发展道路,实现发展综合化、可持续化 新世纪中国粮食产业呈现以下5种发展趋势:(1)粮食产业链由分割转变为多种形式相互连接的经营一体化;(2)粮食产业将在更广、更深程度上实现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3)粮食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优质化、专用化;(4)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市场日益扩大,粮食产品越来越走向绿色化;(5)加入WTO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相互融合,粮食市场国际化。 适应上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伊春林区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 ,指出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 ,着力选择和培育对整个经济牵动力大、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新的替代产业 ,并逐步实现由替代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推动苜蓿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奶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蛋白质饲料不足。苜蓿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优质豆科牧草,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在全面提升奶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发展苜蓿产业,草农可获得纯收益672.70元/亩,奶牛每年可增纯收益1588元/头,且对粮食安全不构成威胁。应在苜蓿种植、良种推广、加工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每年约需10亿元资金。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吉林森工集团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吉林森工集团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大力发展森工后续产业;重新设计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林产工业和营林业的统一经营;走特色产业之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合并、重组,实施全球化战略等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强调了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林产工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17.
对价值链、林业产业价值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论述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产业的发展,重点分析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短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绿色食品总体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等等。提出扩展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价值链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整合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业,实现两者共赢;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规范发展多种经营等,这样才能延伸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产业价值链,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森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以及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森工企业既没有享受到渐进制度改革的好处,更没有获得二元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提出国有森工改革重点是基础产业建设,即营林产业建设和大力培养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regarding why the share of U.S. pork raised on company-owned farms with hired management (integration) is increasing relative to production through independently owned-and-operated contract growers (contracting). The article develops a property rights model that shows how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production contracts do not transfer sufficient control over the use of production assets to intermediaries. On the other hand, integration removes certain grower incentives, with the result that production on company farms tends to be relatively costly. Practical example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ikelihood of full integration ar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20.
Concerns abou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anadian food industry have generated a number of studies, inquiries and other initiatives on the subje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competitiveness, the findings of several studies and some of th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volved in analyzing this phenomenon. While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the concept has most relevance at the level of the firm where i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bility to profitably gain and maintain market share,” it has been applied mostly at the industry and country levels where there is less agreement on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This is reflected by a remarkable lack of consensus among studies of the Canadian food industry. The methodological issues most in need of being resolved are those relating to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behaviour of firm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ompetitiveness as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of firms Plusieurs études ont été réalisées sur la compétitivité de l'industrie agro-alimentaire canadi-ennne. Ce papier a pour but i) d'énumérer et de commenter les définitions et mesures de compétitivité couramment utilisées, ii) de synthétiser les aspects méthodologiques et résultats d'études antérieures, iii) de discuter des implications de la réglementation sur I'inocuité des aliments sur la compétitivité. Il semble y avoir concensus sur la pertinenence du concept de compétitivité au niveau de la firme. Malheureusement, la majorité des études ont analysé la compétitivité aux niveaux des industries ou des pays pour lesquels l'interprétation des résultats et les mesures sont sujet à controverse. Les résultats de ces études sont en général contradic-toires, Il nous apparait primordial d'améliorer les mesures de compétitivité de façon à mieux capturer le comportement stratégique des firmes et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l'environnement dans lequel elles opé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