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研究群体的研究方向 渗流物理化学是伴随着石油生产的需要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新的渗流力学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渗流物理、渗流化学:渗流生物学、计算渗流力学等基础学科。基础渗流力学是油气  相似文献   

2.
岩石单裂隙剪切渗流耦合试验可以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发生在单裂隙上的力学渗流耦合问题。本文应用岩体单裂隙剪切渗流试验机,在恒定法向荷载的边界条件下,对不同状态的岩体单裂隙试件分别进行一系列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试验以天然岩石裂隙作为原型,用石膏材料制成试件模拟岩石材料,研究了剪切过程中剪切力和渗流的变化规律,并且分析了裂隙粗糙度、渗透压力以及法向力对剪切渗流耦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力、渗透压力越大,实验过程中剪切力越大,剪胀作用越明显;裂隙表面粗糙度越大,对剪切渗流耦合特性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罕见的采用矿山法施工的河底浅埋小净距公路隧道,建立三维计算模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7种河水位作用下的初衬背后水压力、渗水量和渗流速度,结果表明:第83天河水位升高引起的初衬背后最大水压力增加量远小于对应的河水静压力增加量;河水位每升高1 m,第18天先行洞最大渗水量增大约0.01 m3/d,最大渗流速度增大约0.03 m/d,后行洞最大渗水量增大约0.017 m3/d,最大渗流速度增大约0.06 m/d。  相似文献   

4.
自C.L.Hearn等人于1984年提出流动单元(Flow Unit)的概念[1],目前人们一致性的认识是:“横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渗透率、孔隙度及流动特征的储集带”。流动单元作为一种油气田地质研究理论和表征方法,已经得到快速推广与发展。流动单元的研究应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油层物理以及渗流力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油田动、静态生产资料,以储集体的非均质性特征和渗流特征为主线,对地下油气藏进行分单元的综合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研究群体的构成 这一研究群体共10人,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室,长期从事混凝土高坝的应力、稳定、渗流和体形的研究,在我国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徐变理论、拱坝优化、高坝仿真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上述领域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今后准备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在拱坝中的应用、400-500米级超高混凝土坝筑坝技术及混凝土高坝施工监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7):F0004-F000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力学多分支学科的国家级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1956年成立,是以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力学所设有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水动力学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和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等基本单元实体.  相似文献   

8.
储层岩石在地下受有效应力的作用,有效应力改变将使岩石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其渗流特性。本文利用从美国引进的三轴向岩石力学测试系统.从岩石的力学特性入手,研究了储层岩石在地层压力下降和压力回弹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储层岩石的受力变形不是完全弹性的,在地层流体压力回弹过程中,部分变形不可恢复,渗透性能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对于抗压强度较小的储层岩石,当有效上覆压力增大,超过其抗压强度后,会产生裂缝,从而改善其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力学特点和粉煤灰的道路性能特点以及粉煤灰在道路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降雨诱发堆积体边坡地质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失稳力学机制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云南某典型堆积体边坡,统计当地降雨事件分布规律,分别从降雨模式、降雨量和降雨时长3个角度对边坡内部渗流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滑坡演化机制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波动型降雨模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降雨强度的增加迅速降低边坡安全系数;降雨量的增加导致坡体内部孔压消散区域面积明显增加,渗流场与应力场的互相扰动作用导致岩土体有效应力和基质吸力发生降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导致边坡失稳.研究成果可为降雨型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