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正处于"十一五"规划之末与"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过渡衔接期,总结其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实证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重庆市40个区县5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估及横向与纵向的剖析,得出其发展特点及基本趋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这对于今后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新、最终实现"工农互促进、城乡共繁荣"的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杜婵 《经贸实践》2016,(4):39-40
随着成都市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发生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对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立足于科技推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成都是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的新需求,包括城乡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城乡民生改善、社会管理以及农民素质提高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山东的城乡不平行状况总体上趋于加剧,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协整实证分析表明,山东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相反,经济发展从中长期看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模式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在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下城市化进程走入瓶颈阶段。2002年以来,成都市通过走"城乡统筹"的改革路径,使得其城市化进程颇具成效,引起中央以及其他城市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其"城乡统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特色,总结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首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按照此理论框架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统筹城乡发展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可为各地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应当"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今天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宏伟工程中,抓好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解决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如何具体定位?如何具体设定目标?以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予以推进?这都是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当回答的问题。以成都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目标与具体措施为视角,解读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传承、城市和谐文化建设问题。为此,应当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巴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当在城市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惠宁  杨渊博  卢月 《生产力研究》2012,(7):150-151,221
为了全面统筹西安地区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评价西安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文章选取西安市六区四县2009—201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判断,得出阻碍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探索适合西安市自身的城乡发展模式,以促进西安市城市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更好地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点改革以来,在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看,当前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体制转轨不到位、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站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反思其存在问题,探索逐步构建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重点建设人力资本积累型公共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0.
统计分析表明,成都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差距;但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差距”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等方面效果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为重点,引导农村消费;顺应城乡一体,实现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援引国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如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土地改革、加大对农村财政支付力度、多途径解决农民进城之忧、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等,据此得出对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启示,即: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为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科学、准确地衡量一个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真实水平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关于城乡统筹的评价多是衡量城乡之间的综合差距,忽视了城乡统筹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历史前提。尝试建立基于发展基础的城乡统筹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更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践指导性强。  相似文献   

13.
鲁旭 《时代经贸》2010,(10):150-151
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近些年来各地市十分重视县域经济,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发展。但在发展中,县域经济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如土地紧张、城乡割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间的和谐发展。城乡统筹讲求城乡结合和谐发展,以此视角来重新审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县域经济寻求区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近些年来各地市十分重视县域经济,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发展.但在发展中,县域经济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如土地紧张、城乡割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间的和谐发展.城乡统筹讲求城乡结合和谐发展,以此视角来重新审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县域经济寻求区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王秀兰 《当代经济》2007,(7S):94-95
小城镇战略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所以,我国城市化要逐步打破小城镇战略的路径依赖,从而形成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严重不平衡。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城乡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让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本文在对四川省宜宾市县级广播电视的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统筹发展城乡广播电视的重大意义,探讨西部地区如何推进城乡广播电视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一直是城市化的难题,以往,我国城乡统筹问题研究偏于宏观和理论,实施性较差。本文以一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城乡结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探索城乡统筹矛盾解决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的显著特点,因此被看作是当今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重庆市农业存款余额、乡村从业人数和农民耕地面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提出解决农民增收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同类地区解决城乡平衡快速发展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肖雁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30-132
西部省份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分层推进,差异化统筹。西部省份应该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内在动力,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六个方面的制度为保障推进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揭示了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的原因,提出了要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并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必须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战略转移和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优势资源在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上的积极作用为战略导向。文章还从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认识、统筹城乡资源、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