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在2007年出具的自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投资者保护执行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框架下,动态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和静态投资者保护机制越完善,公司治理越好,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越高。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比如资金流受制、核心利润不高、终极控制人非国有、成长性较差而抵挡不住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审计质量备受怀疑,可能存在CPA与上市公司合谋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违规行为,而在审计报告上却并没有体现,审计失败问题屡屡发生,审计质量堪忧。这种情况甚至在由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大型上市公司中也不例外。这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选取航天通信公司作为研究案例,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探究高素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高素质公司后仍多年出现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治理审计失败的对策。最后发现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在自身能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为审计失败成本低下、竞争激烈等原因而选择与公司合谋,最终导致审计失败。因此,需要在内部加强公司治理、在外部增强监管以提高审计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低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用手投票"及"用脚投票"两种治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改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孙蕾 《财会通讯》2014,(7):19-22
本文运用2007-2012年沪深两市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主审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及审计意见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作用环境,促使独立审计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公司价值,是法制等外部治理环境的重要替代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制定的新的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正式执行,本文通过对2007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准则发布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依然能显著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故提高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依然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芳 《陕西审计》2005,(2):31-32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里的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内部监督机构。它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报表披露、内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上市公司通过审计委员会来对公司管理当局进行专业性的监督,从上市公司内部建立起对财务信息的制衡和治理机制,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失真的财务信息,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状况。我国证监会在2002年1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出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股东大会有关决议成立审计委员会,这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管理层激励可以调节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负向关联。这表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失衡与管理层干涉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力,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及其对审计委员会的操控。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当规范治理结构、协调制衡机制,监督独立、制衡有效是公司健康有效运行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以深交所公布2008—2011 年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的主板上市公司为基本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保护视角下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方式。研究发现,选定的审计委员会特征均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引入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交叉变量之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职责与权力保障的落实程度均显著正相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同时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现有审计质量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治理、审计任期和会计事务所规模,没有将奔福德(Benford)定律与审计意见的准确性联系起来研究,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样本公司与配对样本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首位与奔福德定律,对2012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我国2012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审计意见51.69%正确和48.31%审计意见不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全面且强制实施背景下,选取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实施非整合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PSM)解决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整合审计和非整合审计对于盈余质量的提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较于整合审计,企业实施非整合审计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非整合审计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且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企业执行非整合审计对于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利于公司获得清洁的审计意见;注重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评价,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风险,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扩展的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运用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盈余质量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至今,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已经执行了10年有余,而国外审计委员会发展至今将近80年历史。上市公司普遍设立审计委员会,有效地发挥了内部监督治理与外部协调职能,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然而,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后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新的代理冲突不断出现,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有待重新审视审计委员会及其职能发挥。如何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必将成为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文献评述的形式,从审计委员会的内涵、职能、有效性及治理机制等方面,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法律体系特征,比较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等内部监管机构的异同,以期为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以我国2017—2020年A股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诉讼风险对审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的诉讼风险较高时,审计师会加强与治理层的信息沟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以规避自身审计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已决诉讼、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外部法律环境较好的公司,审计师更有可能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而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公司诉讼风险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的作用机制。此外,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的降低,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抑制了公司诉讼风险引致的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为审计决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丽华 《财会通讯》2014,(11):18-21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原因,以期规范公司治理,发挥激励管理层效应、提高经营效率和企业业绩的作用。此外,利于注册会计师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分析应对措施来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意见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法制环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更可能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也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上述影响在法律保护较差的环境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表明,海外背景独立董事能够提高独立审计有效性,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它是法制等较弱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替代。  相似文献   

17.
王紫光  李欢 《会计之友》2012,(29):104-109
审计师"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遵循"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独立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小所");在相同的盈余管理程度时,选择"小所"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倾向于聘请"小所";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所"没有发挥"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未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安排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具有重要影响。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多个大股东这一股权结构安排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仅存在单一大股东的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表明,多个大股东通过强化外部审计需求与降低内部控制质量的途径增加了客户公司的审计费用。截面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以及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公司样本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审计费用与多个大股东领域的相关文献,还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审计标准提出的注册会计师在信赖内部审计师的工作时考虑的因素,即客观性、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规模。本文采用上市公司2009-2010年的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意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两者显著负相关。研究结论扩充了内部审计质量相关研究,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