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勾勒出了各种非正规的灵活就业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新形式,是正规就业的必要补充。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党和政府自十六大以来所提倡和引导的。非正规就业扩大了就业的方式,对于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社会和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非正规就业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特征、界定标准及分类构成,我们要正确认识非正规就业这种灵活就业方式,以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非正规就业具有就业领域宽泛、方式灵活、成本低、准入条件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由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国外一般称之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广义地讲,它是不注册、不纳税的活动中的就业,原意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创造而自主就业的过程。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薛昭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非正规就业作如下定义:广泛存在于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的就业形式。包括: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时期,由此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尖锐,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必须尽快向非正规就业模式转变。非正规就业,将成为我国就业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历来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双层制度安排假说,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制度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私营企业和社会居民的制度需求,使得制度供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我国的非正规金融正是以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为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9.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处于高峰期,且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就业体制所造成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加上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降低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压力空前巨女.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是当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形式。通过对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技能培训不到位等情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个层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官方媒体在2004年就有报道: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已达8000万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那么,什么叫非正规就业?有专家说:“非正规就业,是指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曾将“非正规部门”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我个人觉得,这一定义未必符合我国国情。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就业,是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市连续两年净增就业岗位的政府实事开展以来,23万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今年,凡是愿意服从安排、愿意接受600元左右月收入的就业困难群体将得到包括托底就业、岗位补贴、职业见习等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援助行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至2000年3月止,本市非正规劳动组织为6301家。从业人员达到了77699人。这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创建的队伍为本市再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营商环境与就业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市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了重点考察城市营商环境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选用中国271个城市2017-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非正规就业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非正规就业水平随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经过异质性检验,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之外的地级市以及东、西部城市的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将数字经济作为门槛变量,城市营商环境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中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具有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我国最早引进并以政府件的形式推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城市。1996年上海在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中,结合本地的实际,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经过五年的努力,上海已形成1万多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6余万从业人员的规模。然而,非正规就业是把“双刃剑”。它产生于城市高失业率,生存于提供廉价产品、服务,与经营的灵活性相关,有利缓解就业矛盾。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因其处于正规部门之外,游离于现行法律制度管理之外,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为此,应采取积极引导、扬长避短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非正规就业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中国就业》2006,(4):42-4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以这种形式实现就业与全日制形式就业有着很大不同,在当前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工作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灵活多样非正规形式实现的就业与正规形式实现的就业形成就业方式的两大主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非正规就业的探索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深远意义,全力发展非正规就业更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徐涛 《中国就业》2008,(5):54-54
非正规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劳动能力的(满16周岁,男不足60周岁、女不足55周岁者)人口约为7.1-7.2亿,其中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的大约有2亿人,去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年龄内的农民,包括1.2亿农民工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口就超过了2亿人。这部分群体的就业特点是: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又称“非典型就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灵活就业”,它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是对正规就业的一种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9年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教育回报率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端到高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经验—工资线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明显不同,前者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关系,后者为倒"U"形曲线关系;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中低端的工资差异引起的;在工资分布中低端和歧视等非市场因素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工资分布高端,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教育和经验等个人禀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