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近代民法人格制度是近代哲学和法律发展的产物。民法上的人格是人们平等、自由、独立且不可变更不可转让的资格。近代民法以人性理论为价值基础,其人格制度具有伦理属性。法人只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种制度性工具,不能因其被赋予权利能力而使自然人人格的伦理属性被隐盖。  相似文献   

2.
私法是调整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而民法作为私法的重要代表以一种平等的机制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民法通过赋予主体平等的人格,使主体有平等的地位,并被平等的对待。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等因素所带来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民法也正是在直接颠覆以往的传统观念,从保护弱者,规制强者进而纠正那些从不平等关系中产生出的不正当结果的观点出发来设计制度的,于是也衍生出了以维持这种社会经济弱者阶层的生存及其福利的增进为目的的法律体系——社会法,法律保护对象也变成了不平等的具体的人。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从产生之始就带有浓厚的伦理性,可以说其是为具有伦理属性的自然人专门打造的,而法人这个拟制性的概念其本质与自然人相差甚远,所以法人人格是不具伦理性的纯法技术产物,法人是不具有人格权的,那些所谓的法人人格权应该属于财产权范畴.在民法发展史中,法典编纂往往是各种理论的产生、 发展和相互角逐的重要时刻,而关于人格权及更深一层法人人格权的论辩亦不例外.我国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法人享有名称权、 名誉权,第101条还规定了对法人"人格尊严"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当前立法上是肯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但是学理争议从未停止,本文拟从法人人格的本质属性上来论证其与自然人人格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否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相关法律。对此,本文对民法的概念以及民法中不当得利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民法中不当得利的几个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丹 《活力》2014,(3):30-30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规的总称。民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共同构成一国之部门法体系,为最重要的法律部门法之一。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相似文献   

6.
人性尊严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基本命题,是人是指人作为人应具有的最几码的资格,享有的源于人身固有的被人类文明公认的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须享有的地位、待遇或应受的尊重.人性尊严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我国宪法第38条虽然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对人的尊严的现实保护还是差强人意.因此,除了在民法领域通过增加隐私权规定、侵权责任规定等予以进一步保护外,在宪法层面,更要强调人性尊严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性尊严的宪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要闻月览     
《中国就业》2011,(2):15
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谈及对"尊严"和"幸福"的理解。他指出,第一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就是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个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第  相似文献   

8.
山西忻州代县农民李玉:三年前我丈夫因车祸死亡,给我留下了一些财产。现我想改嫁,丈夫家族的人说我改嫁就是外姓人了,若改嫁可以,但不能带走财产。我不知他们说的是不是正确。丧偶妇女再婚时带走自己的财产和她所继承丈夫的遗产,就是民间所称的“寡妇带产改嫁”。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寡妇再婚时,如何行使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妇女在夫家,除对夫妻共同财产理应享有和丈夫平等的所有权外,在丈夫死后,还对下列财产享有继承权:一对夫妻财产中属于丈…  相似文献   

9.
回顾物权法的诞生史,饱受争议的一大问题就是对不同财产权利是否应该平等保护,甚至引起所谓违宪之争.反对的观点认为:将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富人财产和穷人的财产平等保护必将损害公有制,加大贫富差距,引起社会不公.这种争议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财产关系的规范体系中是否确有公有财产、弱者财产特殊保护的问题存在?法律如何矫正事实上的不平等?本文试以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为例,分析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明  张秋敏 《活力》2004,(3):100-100
在观实生活中,个人拥有的财产或多或少,但只要财产的拥有者对其所拥有的财产能够依法占有、进行使用、获取收益、任意处分,那么他就对该财产享有所有权。民法上的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就是通过对自己的财产实施占有、使用、收益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物权法》通过之前,在我国善意取得主要还停留在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层面上。成文的规范性文件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的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  相似文献   

12.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含义公司法人人格是指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资格。公司作为法人,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它的团体性;二是它的独立人格性。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其成员的人格相分离原则和公司的财产与其成员的财产相分离原则作为公司法人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得以确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董超 《企业导报》2012,(8):146-147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法、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法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两者之间互补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理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经济法与民法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延辉 《活力》2013,(24):24-24
《民法通则》第2条明文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将民事主体的平等性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有人提出相反观点,否定民事主体的平等性。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楼市》2007,(18)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物权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仅限于在法律精英当中探讨和争论的话题,它距离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不然。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作为被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的《民法》中最重要的编目,《物权法》试图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对《物权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哪里?哪些条例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呢?  相似文献   

16.
伦理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需要以法律为强制性的治理方式,更需要以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作为动力的伦理道德这样的"软约束"进行支撑,才能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价值治理就是"软约束"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人为基础的,从政府到公民都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伦理表现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人人格、回应民众的服务意识和追求实效的行政理念缺失;铸造行政人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公平正义是行政伦理的价值诉求。行政伦理建设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1,(2):15-15
12月2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谈及对“尊严”和“幸福”的理解。他指出,第一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就是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20.
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亡。《民法通则》规定了四类法人,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这些法人具有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以及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而实际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人资格的取得有两个途径,一是由法律直接赋予,如《民法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