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同决策有用性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其产生的信息必须能够对决策者产生修正决策能力,其有效运用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把握其使用的前提条件和方法,对产生更加有用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广泛而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一个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金融资产,这种计量模式在我国新颁布的房地产会计准则中也被广泛运用。通过分析房地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情况、前提条件、层次和方法,以期提高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把握,为公允价值在其他资产的会计准则实务中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已正式颁布.其中,公允价值运用和计量是新旧会计准则重要变化之一。2007年1月1曰,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2008年,在国有企业也已基本全面执行;公允价值的计量运用影响比较大。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志,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公允价值的含义、本质出发,对公允价值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就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辉 《活力》2012,(12):94-94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我国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资产不太适宜采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模式,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性。公允价值会对企业披露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反映出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又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到风口浪尖,如何良性发挥该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优越性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本文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方式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在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推行公允价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顺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全面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引入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观成为新准则体系中的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支芳  章丽萍 《财会通讯》2009,(6):13-14,30
为适应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顺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全面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引入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观成为新准则体系中的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且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谨慎的运用。由此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新会计准则中的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在其后续计量中就引用了公允价值.实现了资产计价模式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0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采用公允价值,既符合国际会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已成为一个突出特点,但其可靠性及可操作性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确认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更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本文从非货币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应满足的条件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制度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在许多的具体准则中都能看到这些变化。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改变、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改革、债务重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人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比原会计实务都是革命性的变化。那么,这次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审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谨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谨慎性”,并提出了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作为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我国又一次在很多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文章在介绍和分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及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颁布的部分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因为实际运用中频繁出现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2001年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基本上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39个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修订的准则再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明确地写进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38个新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根据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较多,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下面就公允价值法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的影响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审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谨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小琴 《会计之友》2006,(35):76-77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谨慎性",并提出了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国际会计准则非常重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而我国一直以来对公允价值比较排斥,因而在计量模式的选择上我国与国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正体现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的趋势。新准则修订的重点和难点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公允价值计量是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重要的计量方式,这一计量属性不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重大影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对接实质性一步。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及其对财务会计发展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