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企业拓展新兴市场业务的同时,出口贸易信用风险叶不断凸显。防范新兴市场的信用风险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新兴市场信用风险特点和形成机理的分析,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VaR方法对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红  张淑英 《价值工程》2006,25(10):161-163
近20多年来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已从信用风险转向了市场风险。我国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风险必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必将面临着这种金融风险。研究VaR对于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影响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避免由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5):67-6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技术产业的崛起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不少的商业银行、金融借贷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与新兴技术企业(Emerg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ETE)存在各种信用关系。由于新兴技术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本文在解析新兴技术和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新兴技术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在分散了现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本文拟在探究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主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有利面和不利面,并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12):1-5
文章基于的ZETA评分和有序logistic模型,构建土地市场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信用风险的关系模型,量化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并分析土地市场对平台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度。首先,架构ZETA评分模型来综合多项财务指标量化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其次,利用ZETA预测值和土地市场指标数据,按土地市场指标的类别分别建立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土地市场的不同层面对平台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度。最后得出了8项保护因子和4项危险因子,以及量化影响度的OR值及其95%CI,并从土地的量价属性解析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分离、转移、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也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而我国的信用增进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涉及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为对象,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了当前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后,详细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规避信用风险的内在机制:一是利用互换对冲信用风险,另外是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并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所具有的优点,同时对信用衍生工具作为新的金融产品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了详细分析,指出信用衍生产品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 party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和法律风险(Legal risk)。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得不严格控制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但就商业银行整体业务而言,信用风险才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从我国银行业自身看,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信用风险依然很大。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广泛开展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源于1990年代后期,体系建立、运行的目的主要是规避来自市场的信用风险.将信用管理体系既用于控制"外部信用风险",又用于控制"内部信用风险"和"自身对外信用风险"的案例少见,取得实效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信用风险暴露规模较大,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是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KMV模型在中国市场中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能力,采用违约距离度量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现状。结果表明,参数调整后的KMV模型能够在整体上识别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周丽聪 《财会通讯》2011,(11):68-70
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显示出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分类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不同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选取2005-2007年部分被进行特别处理的118家ST公司和126家非ST公司,以其财务指标为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和BP神经网络分类,对这两种信用风险评判模型在中国市场做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模型均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两模式分类(ST和非ST公司),而BP神经网络在中国市场上并未体现其分类的优势,分类准确度和Logistic相当。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是关于我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信用管理问题的研究却相对不足.为此,本文在概括分析了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产生原因及对策,从而尝试为我国众多外贸企业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技术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一般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有关研究表明。以银行实际的风险资本配置为参考.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60%.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则仅各占20%。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巨大,信用风险过度集中,严重威胁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金融系统的安全。另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也会影响到社会实体经济部门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分析 1、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预警管理 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指电子商务活动中或虚拟市场中信用状态的不确定性.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包括:警素分析、警指确立、警源监测、警兆分析、警度预报和警素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交易成本角度对信用风险的产生和信用风险交易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博弈论模型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信息不对称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搜集成本过高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政府和企业应当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以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的发展给金融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成了经济领域的一重要话题。本文从信用风险的成因入手,通过分析目前的市场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压制和金融管制十分严重, 金融投资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 而不是市场风险,我国的信用风险可能来源于政府部门的违约、公司企业的违约以及家庭个人的违约.  相似文献   

18.
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小军 《企业导报》2010,(3):152-153
信用衍生产品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信用衍生品已被证实为目前最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并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迅速发展。通过分析信用衍生品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和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夭玲 《活力》2008,(10):32-32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 小企业贷款的主要风险仍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类操作风险。由于小企业规模较小,其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小企业经营管理普遍缺乏规范性,基础数据缺失或准确性较差.使得银行难以度量和把握其信用风险程度,另外,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1日,大公国际第一次改写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历史: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给予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要明显高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结果,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一致低于后三者。那次评级结果的公布,犹如一记重磅炸弹,很快引起了评级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