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对股价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并以2000年为分界点即1997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4年两个阶段,对比分析这两个阶段配股期间超额收益率变化趋势有无显著区别。研究发现:配股的短期效应在配股除权日前股价有负收益,虽在除权日附近有所回升,但整体公司短期股价表现不理想;同样长期股价表现也欠佳,在配股完成的3个月以后超额收益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喻平  李晶 《财会通讯》2021,(9):102-106
本文选择2009—2018年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造业中181家上市企业,采用LSV方法和多元回归法,兼顾估值和基本面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有效,但反映价值投资有效性的企业基本面指标,而非股价估值指标,即基本面好的企业能获得超额股价收益,而估值高的企业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强度未出现逐年上升,熊市阶段的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强于牛市阶段.  相似文献   

3.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4.
王娟  胡敏杰 《会计之友》2012,(34):104-108
文章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42家公司强制性赎回可转债导致的股价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赎回公告日前[-30,0]期间公司股价累计超额收益显著性为正11.5%;赎回公告日后第一天,股价呈显著性-1.4%,在[1,15]期间,累计超额收益显著性为-2.2%。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股价效应进行考察后发现股票供给压力只对正效应产生影响,而对负效应的影响不显著。股价负效应可以通过信号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壳公司的特征和反向收购的缋效进行研究,发现壳公司在被反向收购前存在财务困境和经营困难;反向收购在短期具有非常大的显著的累积超额收益,长期累积超额收益不显著,而且在反向收购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1年至2004年期间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公布数据为样本,运用超额收益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年度考察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及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1)在年报公布日前后较短时窗内,市场对非标准意见表现出微弱的负反应,即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价超额收益增量呈负的弱价值相关性;(2)首次出具和连续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别与股价超额收益增量存在负和正的弱价值相关性,且前者的相关性低于后者;(3)2003年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价值相关性和决策有效性提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肖迪 《财会通讯》2010,(4):27-29
本以2005年至2008年间股权分置改革的93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股改过程中相对于每个事件基准日的市场反应程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持股机构数量、持股规模、持股规模变化以及持股比例的变化都对超额收益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价实施以后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减轻了股价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2~2016年A股市场317起举牌事件为样本,进一步选取产业资本、保险资金、私募基金三类子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不同投资主体下的举牌事件所带来的短期市场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举牌行为在短期内能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不同类型的举牌事件产生的短期市场反应有所区别,其中私募基金举牌所带来的市场反应最为强烈,在[0,20]事件期能产生10%-18%的显著为正的累积超额收益;其次是保险资金举牌,投资者在[0,11]事件期能获得8%-12%的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而产业资本举牌带来的市场集中体现在[2,3]事件期能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其它时期的市场反应并不显著。另外,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年和2008年前11个月大小非解禁样本,在解禁前后的中期市场反应和短期市场反应分别进行了研究。在中期市场反应中,通过对解禁日前后二十个交易周的超额收益进行检验,结果发现:2007年和2008年大小非解禁样本均存在正的超额收益,而且没有证据表明市场在不同年份反应不一致。在短期市场反应中,通过对解禁日前后十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进行检验,发现市场对大小非解禁的反应在不同的年度存在不一致性。短期市场反应研究表明,2008年市场对大小非解禁在解禁日之前存在显著的负面反应,而存在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年和2008年前11个月大小非解禁样本,在解禁前后的中期市场反应和短期市场反应分别进行了研究。在中期市场反应中,通过对解禁日前后二十个交易周的超额收益进行检验,结果发现:2007年和2008年大小非解禁样本均存在正的超额收益,而且没有证据表明市场在不同年份反应不一致。在短期市场反应中,通过对解禁日前后十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进行检验,发现市场对大小非解禁的反应在不同的年度存在不一致性。短期市场反应研究表明,2008年市场对大小非解禁在解禁日之前存在显著的负面反应,而存在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年至2008年间股权分置改革的93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股改过程中相对于每个事件基准日的市场反应程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持股机构数量、持股规模、持股规模变化以及持股比例的变化都对超额收益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价实施以后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减轻了股价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46家公司股价在可转债退市日前后的异常收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17]期间,公司股价累计超额收益显著性为12.5%;在[-16,-12]期间,公司股价累计超额收益显著性为-1.8%,该负效应是由可转债赎回公告引起的,但其在随后的时间里很快被抵消。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股价效应进行考察后发现,正效应可以用可转债融资规模及市净率来解释,而负效应与可转债转股带来的价格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业绩变化的政策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辉  王华 《财会通讯》2008,(6):99-101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业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配股特点,结合配股政策的变迁,将配股企业划分为三个区间:1998年配股,1999年至2000年配股和2001年至2002年,研究不同政策区间的业绩变化特点,同时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特征,结果发现,企业配股后业绩的变化有显著的政策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5年至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699起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股改前后上市公司并购短期财富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完成股改公司相比,已完成股改公司的并购活动在并购前和并购较短事件窗内受到市场积极追捧,获得了较高的累积超额收益,然而并购公告后股价却呈现反向修正态势,其财富效应在较长事件窗内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负商誉的会计政策,运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和回报模型,本文系统探讨了负商誉对股票价值和超额回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扣除负商誉后的剩余收益对股价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而负商誉与股价负相关;(2)扣除负商誉后的未预期盈余对超额回报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负商誉与超额回报负相关。实证结论说明,市场不仅能够辨别盈余结构,而且市场投资者能够辨别负商誉的价值含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偏好炒概念的现象,但炒概念股真能获得高额收益吗?概念股票上升是否反映了企业业绩增长?基于上述疑问,文章选择"人工智能"概念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前后对企业长短期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概念提出对短期的企业的股价存在正促进作用,但长期股价会回归到均衡水平;概念提出减损了短期的企业业绩,但长期(三年期)的企业业绩不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有助于抑制股价的短期上涨性波动,同时有助于促进长期绩效的上升.进一步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概念企业的基本面与资本市场表现不存在相互影响,表明股价走势与业绩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集了2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首次披露日前后三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并对这些股价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股权激励方案首次披露日之后给投资者带来了超额收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给个股股价带来正面的市场效应,并且能够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短期融资能力。分析认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没有过分担心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多数投资者持积极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宋常  李华 《财会通讯》2013,(12):87-90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2005—2009年间外资在华井购,探讨外资并购相关法律法规对并购事件累计超额收益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颁布、实施的不同时间段,被并购的中国公司市场反应存在差异,且在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和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两个时间区间内,外资并购首次宣告日前两天的累计超额收益为负,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变量与外资并购累计超额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外资并购市场反应除受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外资并购法律颁布、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分析了雅戈尔与七匹狼两家不同企业发展战略对股价的影响,数据选自2008年到2012年的公司数据与股价数据。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坚持投资和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投资战略的公司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也更受股票市场青睐,而为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而制定投资战略的公司却不能获得良好的长期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