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2006年和2007年度沪深股市的6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的增加、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然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流通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盈余管理没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为了特定利益.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有意识地干预外部报告,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它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判断.而且也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公平、稳定,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分析盈余管理的各项影响因素.对有效约束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IPO定价制度的变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IPO过程中都存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政化定价阶段相比于市场化定价阶段首发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同时发现IPO定价制度由行政化定价方式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转变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都起到了约束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约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徐鹏  杨潇影 《会计之友》2021,(12):118-124
企业的战略激进度是否影响盈余行为?以往研究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文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视角扩展至真实盈余操纵活动.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首先检验战略激进度、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约束真实盈余管理的强度差异;然后,进一步探析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战略激进度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战略激进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效约束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能够显著增强战略激进度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2010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管理者过度自信纳入盈余管理研究范式,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经济后果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越是过度自信,企业未来业绩下滑幅度越大,进而诱发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者经营决策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盈余管理动机理论,本文发现盈余管理中的避税动因成分会缓解融资约束,并对投资效率产生异质性经济效应。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在低融资约束组,盈余管理的避税和非避税动因成分均会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而降低投资效率;随着融资约束收紧,避税动因成分会产生一定的正效应,但整体外在表现仍为企业总盈余管理降低投资效率;当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时,避税动因成分会产生显著强的正效应,甚至会超过信息质量下降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进而整体表现为总盈余管理提高投资效率。因此,对于深陷融资约束的企业来说,应当进行适当的避税动因型盈余管理来维持企业发展。投资者也可利用此项策略,作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效应”“信息效应”和“融资效应”,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从异质性视角来看,“底层技术运用”和“技术实践应用”均可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低的企业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显著。企业应该坚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增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以谋求持续稳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监管日益严格的环境下,真实盈余管理被越来越多的采纳为新的盈余管理方式。本文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手段、计量方法、经济后果及约束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关系,探讨了从应计盈余管理到真实盈余管理的发展演进的脉络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经选取200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49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因此,需要优化公司制度环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加强外部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持续降低企业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性问题。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服务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有利地推动了实体企业发展,那么,金融科技能否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呢?本文以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性作用。在采用工具变量、双重差分及替换回归模型、替换变量和增加金融发展水平控制变量等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微观公司治理完善、中观融资约束缓解和分析师关注三个渠道作用于企业盈余管理。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控制强、管理费用率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和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应大力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以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在引入外部政策约束和宏观经济运行周期条件下,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边际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风险及相关财务指标变量及非政策约束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政策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引入政策因素约束之后,政策因素对盈余管理影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非政策约束条件下的投资决策对盈余管理边际影响的结构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发现:随着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移,特别是保荐制的实施,IPO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下降。应计盈余管理和实质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没有发现Cohen et al(.2008)等西方研究文献所证明的随着监管制度的加强,应计管理和实质盈余管理方式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的趋势。核准制尤其是保荐制的运用,可以约束IPO公司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行为,系统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盈余管理的客观性和中性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初步探讨了目前我国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认为盈余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认识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其有害的部分加以监控或治理,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郭恒泰  王妍 《财会月刊》2023,(10):34-41
以2014~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减少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较差的内外部治理环境,高质量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中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在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进一步检验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科学性,同时也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的相继上市,对保险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瞩目。盈余管理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六大动机,并且对于保险公司的不当盈余管理,提出完善保险企业会计准则、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结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高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高额薪酬能抑制冒险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当高管薪酬水平较低时其盈余管理程度才会提高;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且激励强度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较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高管基于薪酬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不是高管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增强激励强度反而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