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经济界》2003,(2):81-85
一、引 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实质是一种机制,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是在现代公司制的基本产权结构下对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财经大学李石泉教授著文指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有两种:一条是产权转让,再一条是产权重组。产权转让分两种情况,一是所有权转让,即财产易主;二是控制权转让,也就是由别人当企业领导。产权重组是指重新安排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使股份公司财产主体多元化。国有资产从一元主体变为多元主体,也有两种办法,一是所有权主体多元化,即实行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二是国有产权主体多元化,即构建若干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让这些公司拥有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成为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是我国公司深化改革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探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发展和涵义出发,分析了国有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然后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中阐明,企业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与财务监督权。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随着财产所有权的分解,财产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多元的财产主体各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独立,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处理不当,轻则影响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重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伟 《经济界》2007,(1):67-72
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把“两权分离”看作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属一种“表象”观察的结果。作为市场主体或主体资格的人格,自始至终伴随着企业演进的历程,公司治理结构源于企业人格独立,其本质是企业法人产权安排的具体化实现形式。从理论上讲,法人产权束经分解后的每一种产权组合,无论“两权分离”还是“两权合一”,都是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能会因各个国家、地区或公司的不同而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学角度讲,所谓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为了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公司法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在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司法》中阐明,企业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与财务监督权。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随着财产所有权的分解,财产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多元的财产主体各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独立、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处理不当,轻则影响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重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于企业财务治理权的配置,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理论研究国外关于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而是融合于公司理论之中。国内学者对财务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财务治理的概念涵义,财务治理的主体、客体,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的核心——财权的含义与配置。伍中信(1999)研究了财权与产权的关系和协调机制,提出了财权流理论。杨淑娥(2001)阐述了财权的静态配置与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汤谷良(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的所有者、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经历了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治理结构构建以及治理机制建设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核心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产权理论是紧密相连的。治理改革的成就是不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和产权理论的结果。通过梳理和分析国企治理改革历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联性、互动性、理论指导性,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公司治理质量,并展望未来的国企治理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股份制企业设立的审计股份制企业设立审计内容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设立公司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要点是股本是否全部到位,有无变相抽逃股本现象,国有股权有无明确的管理主体,有无人格化管理的代表,财产关系是否履行完备的法律手续.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一人兼任,决策与执行责任是否分开,是否实行董事会表决权制度等.二、资本筹措的审计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而是融合于公司理论之中。国内学者对财务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财务治理的概念涵义,财务治理的主体、客体,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的核心一财权的含义与配置。伍中信(1999)研究了财权与产权的关系和协调机制,提出了财权流理论。杨淑娥(2001)阐述了财权的静态配置与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汤谷良(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的所有者、相关利益者之问的财务决策权力及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决策治理结构和监督治理结构构成,监督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决定性意义。财务监督模式是公司监督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财务监督的主体应当是公司利益主体,监督主体的安排是对决策治理结构的适应。目前我国的财务监督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理论与制度两方面的缺陷,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严重的财务舞弊是这种缺陷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孔维东 《财会月刊》2005,(10):43-4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责权利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现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是控制权的实现。公司治理就是要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这种治理结构,既保证公司的经理人不违背出资者的利益,也保证公司经理人的痴情科学、有效。就前者而言,涉及建立怎样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由谁行使激励约束权力;就后者而言,涉及建立怎样的决策方式和程序。激励约束主体的形成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经理人行为与所有者的目标达到一致,以此为基础,才可以为经理人的科学、有效决策提供前提。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决策的有效程序、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探讨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高层经理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及制衡关系成为早期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以公司“成员”的构成范围为标准,人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公司制的核心问题,对公司的规范、有效经营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现行《公司法》倾向于以股东会为中心的结构,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利责任进行了平衡安排。这种安排,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股东会权力过多;经理法定权力小、实际权力大,权责不对称;制衡机制不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在修改《公司法》时,有必要对治理结构的治理准则加以具体规定,同时在公司章程里应详尽规定“三会”和经理的权责。不同企业其治理结构应体现不同特点。董事会应以产权关系为轴心作好各项决策。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后而引进的一种制衡机制,其目的是期望以此来加强公司内部的制衡与约束,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事实证明,独立董事的独立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公司治理改善并不理想。其根源到底是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还是在于中国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呢?独立董事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呢?  相似文献   

19.
宋胜菊  胡波 《会计之友》2009,(11):82-84
目前,基金会治理问题已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所提倡的基金会治理机制大多数源自对营利性企业治理的借鉴,这一借鉴过程忽视了对于基金会产权的分析一事实上,产权分析是基金会治理的理论前提。基金会产权与营利性企业产权结构截然不同。由此限制了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一由于公益基金会的非营利性以及多元关系人的存在,基金会的产权结构尤为特殊和复杂,主要表现为公益基金会产权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上,企业组织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独资企业(又称“个体”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与此相适应,作为反映经济关系的商事立法领域也就有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法人三种不同类型民事主体和个体产权、合伙共有产权、公司法人产权三种不同的产权形式.在立法上,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公司企业已有《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规范调整;而对于数量众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这类传统企业形态,在立法规范及法学研究上,特别是对其作为独立的商事主体法律地位的确认上,缺乏完整的考虑和足够的重视.明确独资、合伙企业的性质及其产权特征,加快独资、合伙企业立法,赋予其商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当属我国目前的客观需要,亦是本文探讨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