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方 《广告导报》2005,(1):79-79
研究中央电视台的竞争战略,我们会发现“频道专业化”居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前5年,中央电视台在专业化频道资源上“跑马圈地”,成效显著,在收视份额超过1%的12个全国性大频道中,央视占据了8席之地,除CCTV-1综合频道外,CCTV-8与CCTV-5成为两个最重要的全国性频道。  相似文献   

2.
CCTV-8电视剧频道媒体价值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2008,(4):156-163
从CCTV-8电视剧频道近年的发展来看,CCTV-8的观众规模逐年稳步增长,频道的观众到达率2005年为78.4%,2007年11月上升为84.3%。从全国所有上星频道的收视竞争来看,CCTV-8电视剧频道市场份额排名稳居上星频道前列,是全国专业电视剧频道的绝对领跑者。  相似文献   

3.
省级卫视频道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外部,要应对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受众不断蚕食的现状;内部,面临着央视和各级地面频道对收视份额的抢夺。一边是蛋糕越来越难以做大,一边则是在不断挤压的夹缝中各家卫视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建立卫视频道自己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卫视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兴建 《中国广告》2008,(7):160-160
伴随媒体转型步伐的加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作为省级地面频道,不仅面临来自中央台的压力,还面临省级卫视及城市台的夹击,同时地面频道的经营对地区经济、人口以及政策的依附性过强造成其规模难以扩大,传统思路就是与同市场卫视收视份额竞争并推及至广告营销策略变革。  相似文献   

5.
范素锋 《中国广告》2012,(9):143-144
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继续改革创新,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全台16个开路频道总体收视份额保持稳中有升,上半年整体市场份额为30.99%,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清明、端午及五一等节假日收视表现更为优异,收视份额都在32%以上。此外,观众每日收看央视的平均收视时长为51.31分钟,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42分钟。  相似文献   

6.
全国省网数据显示,CCTV-8电视剧频道今年一季度以0.51%的收视率排名稳居全国亚军,频道一季度收视全面超过2007年,多个剧场收视上涨幅度超过10%,“青春剧苑”、“大剧场”、“黄金强档”收视抢眼。黄金时段“青春剧苑”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黄金强档”首播多部精彩剧目,带动剧场一季度同时段排名第二,仅低于CCTV-1,占据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广告投资价值凸显。  相似文献   

7.
CCTV-8电视剧频道一季度收视八大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大观》2008,(7):94-97
全国省网数据显示,CCTV-8电视剧频道今年一季度以0.51%的收视率排名稳居全国亚军,频道一季度整体收视表现优于去年同期,且前三个月收视走势稳中肓升,尤其黄金时段收视引力显著。说明频道不仅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受欢迎,在广大的二、三级城市群众基础也很坚实。频道整体竞争力的逐年提升,得益于频道多年来品牌化发展的战略与众多口碑、  相似文献   

8.
温明 《中国广告》2005,(12):182-182
短短10年时间,中央电视台在原有CCTV-1和CCTV-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4个专业频道,目前已经形成了多达16个频道的庞大舰队,其中CCTV-1是当之无愧的旗舰频道,无论在收视和节目品质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15个专业频道的迅速成长也同样为大家所有目共睹。专业频道的成长和变化是中央电视台在不同阶段所实施的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收视、影响急速飙升 市场成长显著 社会与法频道与国家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相同步,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势必在最具价值的全国性主流电视频道中占据重要席位,收视和市场前景广阔。到目前,数据显示:社会与法频道的市场份额稳定在全国第12位左右;2007年,观众满意度已经上升到第2位,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频道观众规模排名上升至全国第6位。  相似文献   

10.
王炎龙 《中国广告》2007,(8):146-147
近年来,各省级卫视在覆盖策略上不断调整,从而不断提升频道传播价值。在调整中,省级卫视频道经营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链,而频道覆盖、节目收视和广告经营构成了产业链的三个环节。随着覆盖竞争的白热化,频道覆盖已经成为了继节目收视和广告创收后的另一个运营支点。  相似文献   

11.
蓉生  蔡利 《广告导报》2005,(9):84-85
假日节目是一个新的电视收视增长空间,不仅为电视媒体带来与平常不同的频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更成为频道竞争力和市场表现的集中展示舞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的突破,以前处于央视及省级卫视阴影下的省级地面频道开始浮出水面,而其传播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认同。地处西部大市场的四川电视台地面频道,近几年来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成功杀入大家的视野,收视份额和广告经营额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四川广电频道领跑成都收视市场,收视份额排名第一;在省网城域2007年较2006年同期全天时段收视上涨32.4%,晚间时段收视上涨27.6%,广告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20%,2007年达到了8亿,其中卫视和地面频道平分秋色。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四川台地面频道的崛起?又是什么促进其广告经营的激增?近日,《媒介》杂志记者走近四川台,试图揭开众多现象背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毛头 《广告导报》2005,(11):109-109
短短十年时间,中央电视台在原有CCTV-1和CCTV-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4个专业频道,目前已经形成了多达16个频道的庞大舰队,其中CCTV-1是当之无愧的旗舰频道,无论在收视和节目品质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15个专业频道的迅速成长也同样为大家所有目共睹。专业频道的成长和变化是中央电视台在不同阶段所实施的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电视台频道数量大幅增加,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面对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和受众需求的不断分散,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面对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权力与利益的再调整和重新分配。这也使得国内不少电视台开始建立整体优势的战略中心,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后,新媒体快速发展,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影响省级地面频道节目收视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打造新媒体平台、加强与观众互动、异质化竞争、提高广告制作质量、节目内容贴近生活等在内的提升节目收视的建议,以期为在多屏时代省级地面频道如何提升收视率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他们是当地老百姓打开电视喜闻乐见的频道,拥有最为忠实和稳定的本地观众;他们是企业进驻区域市场必会选择的广告投放平台,企业的营销活动很多都需要他们支持;他们代号“本地一套”,有的甚至常年位居本地收视前三甲;他们也是各大卫视频道在各地收视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也是本地城市电视台的劲敌……  相似文献   

17.
很难想象一个频道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收视率呈现几何状的增长,但是四川电视台的文化旅游频道却做到了。在经过一系列的栏目改版后,文化旅游频道在成都本地的晚间收视份额增长了132.14%,这一大跃进的成绩不仅让同行纷纷跌破眼镜,也使其迅速成为广告商眼中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许晓岚 《广告导报》2007,(12):100-102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在全国102个城市市场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电视观众人均收视时间连续下降四年以后,首次有了反弹,2005年,全国城市电视观众的人均日收视时间从2004年的173分钟,增加到了2005年的174分钟,但这并不说明我国电视观众市场趋于饱和的趋势有所改变。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电视市场已经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它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袁方  谢颖 《广告导报》2005,(12):112-113
收视率数据显示:国内卫视频道2005年上半年加快分化步伐,“马太效应”在频道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上都有所体现:收视份额超过1%的卫视数目减少,收视份额位居前五位的卫视占全部省级卫视总体份额的45%,垄断格局初显雏形:从广告收入来看,几个强势省级卫视2005年上半年收入已经轻松超过3亿元大关,而部分弱势省级卫视全年广告收入也不会超过5000万。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强弱集团分化日益明显,机遇转瞬即逝。2005年对于大部分省级卫视来说必须做出抉择:或者拼力~搏,晋升到全国性频道行列;或者退守本地,甘作地面频道。在这场事关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重庆卫视厚积薄发、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20.
小电影再现场景、边敲鼓边播报新闻、融合曲艺、在节目现场PK等等,为传统新闻节目注入发展新活力;新旧剧的搭配、类型剧的选择、根据时间和竞争环境进行灵活的编排调整,成为省级地面频道保持电视剧收视的新法宝;一些反映地方风俗文化、当地休闲娱乐的地方综艺节目也不断浮出水面,秀出本土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