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城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麦、油菜和红花等作物,当地的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农产品也大量销往内地甚至国外地区,因此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已成为推动当地农产品发展的一项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展开分析,以求推动新疆塔城地区农产品质量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要素流动视角,探究在空间维度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不同的粮食品种是否存在推动当地粮食增产的直接效应和带动其他地区粮食增产的间接效应。[方法]将粮食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5类不同的品种,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1)机械化发展存在推动当地小麦和薯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存在带动其他地区的稻谷、小麦、豆类、薯类增产的间接效应; 分2000—2007年和2008—2015年两个时间段先后观察,机械化发展对小麦的直接效应和薯类的间接效应发生了从不显著到显著的变化。(2)机械化发展对豆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变为不显著,而间接效应变得显著; 机械化尚未显著促进玉米增产; 所有模型中的播种面积变量都显著影响粮食产量。[结论](1)未来重点关注农机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加大该类农机的研发; (2)注重耕地保护在粮食产量的基础性作用;(3)考虑到农机外包等新时代的特点,调节农机生产,推动农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种植的作物类型之一,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小麦产量以及质量和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模式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如果未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容易增加小麦受到病虫害侵袭的几率,影响小麦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现阶段河南省农民普遍缺乏专业的种植理论知识和技能,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推广小麦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时代发展情况探讨了合适的技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09,(12):46-46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正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高阳县是河北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当地土地隐性流失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地季节性抛荒、土地流转不顺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当地许多农民只种一季玉米而不种小麦,造成在生产小麦的季节出现抛荒。据调查,这主要由于种植玉米比小麦的收益高。而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农民种粮收益锐减,季节性抛荒在当地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实施机械化套作,使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的套作机械化种植模式。有利于在早春干旱、低温光照短的晋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积极应用农业科技技术成为了相关部门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因新蔡县的优越地理环境,当地的玉米种植产量正在持续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需要采取合适的种植技术,加强种植管理,然而由于高产技术的普及率较低,部分农户仍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出现了产量较低的现象。因此,需要重视对病害和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否则会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变得更具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而我国的农业也逐步朝着高技术、高效率、高生产的方向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玉米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玉米的产品质量。但是我们不仅要重视玉米的种植技术,更要防治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危害,在努力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提升玉米作为重要农作物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小麦种植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产量高低与我国农业发展快慢具有直接关系。随着小麦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已成为提升相关农业人员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在实现“全面小康”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提升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成了所有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人员的重点课题,尤其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着手,对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简要探究,希望可以为推动焉耆县农业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前提,农村农业发展又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分布格局和科技发展是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延津县小麦主产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盱眙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1.5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0%左右,其中连片种植12.8万亩、接近60%。近年来,该县牢固坚持"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把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之一,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取得了机具总量快速增长、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升、农民增收效应日益凸显、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是江苏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常年种植面积3400万亩左右。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高江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江苏省小麦生产机械化现状关键环节机具装备进一步配套优化。21世纪以来,江苏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得到了全面发  相似文献   

13.
进入9月,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武威市民勤县15万亩向日葵(食葵)喜获丰收,趁着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当地农民抓紧收割、脱粒和晾晒。近年来,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夹缝中间的民勤县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和甘蔗等九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保持了平稳推进的势头,机具持续增加,重点技术推广加快,农机化转型升级成效开始显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增长,种植机械化发展成为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家乡河北省宁晋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工业形成了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盐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电线电缆、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有宁晋经济开发区、宁晋盐化工园区、东城工业园等经济功能区。我走访的是宁晋县北高里村,在全县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北高里村大部分农户种植自有耕地,少部分土地流转,人均耕地面积1亩多,种植机械化水平很高,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市粮食部门大力推广种植优质小麦,积极探索发展订单农业的新路子,较好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粮食产量亩增百斤,农民收入人增百元,企业效益吨增百元的好成绩。到去年底,全市粮食部门共订单购销粮食 10.5亿公斤,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最近,山东省粮食局在全省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采取多种措施推行订单农业   一是积极给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各级粮食部门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发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小麦的思路和打算,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宁夏23年(1993—2016年)玉米和小麦干旱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探讨各县玉米和小麦的干旱风险成因及关键作用因子,以期为宁夏县级作物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成灾综合评价法,从干旱对玉米和小麦种植的危险性、玉米和小麦在干旱环境下的暴露性、玉米和小麦种植在干旱胁迫下的脆弱性和区域农业抗旱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作物干旱风险模型,利用1981—2016年气象数据资料及玉米、小麦生育期资料、玉米小麦产量和面积等数据,分析计算宁夏各地区的玉米和小麦的干旱风险。[结果] 23年间(1993—2016年)宁夏玉米和小麦干旱风险整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玉米干旱风险上升趋势明显,最高达到45%。而小麦干旱风险趋势较平缓,干旱风险水平在30%~40%之间。品种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干旱危险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间差异较大,玉米干旱暴露度高,生育期较长,潜在蒸散量大,降水无法供应生育期内的需水量,因而玉米干旱风险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小麦干旱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较广,由于小麦生育期在雨季初期,降水量较少,且种植面积大,因而受旱面积较大。各县(市)玉米和小麦危险性、暴露性指数权重均在0. 3以上,是导致玉米和小麦干旱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因此调整种植比例,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强农村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是减少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选择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显然十分重要,也成为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一般途径和具体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农户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收益等影响着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其中种植习惯和态度影响程度比较小。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形势的需要,能有效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户对技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