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在我国,政府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主体,产业政策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有力措施。那么,产业政策影响了受支持企业的风险承担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相比,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风险承担相对较高,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支持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在市场配置资源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上述发现为宏观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发生的6次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事件,采用事件分析法测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程度,以揭示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的发布会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产生影响,当发布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告时,会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当发布现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再次操作的公告时,基本不会改变原有政策走向,因此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由此,文章提出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LPR机制改革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升银行贷款自主定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6—2020年164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通过PSM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DID方法研究LPR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LPR机制改革的实施将会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LPR机制改革可以通过竞争和信贷两个渠道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LPR机制改革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能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商业银行应对LPR改革提供对策建议,为监管部门完善机制改革、抵御利率市场化负面影响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一直是货币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过去的经典文献或者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是一直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其中并不包括金融稳定。08年的危机将联储推到了风口浪尖,长期的宽松政策使得商业银行积累了过多的风险,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渠道是如何传导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相关实践调研表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助于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但理论上尚未进行验证。本文选取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27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水平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更强,企业年龄有利于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GDP增长率会降低风险承担能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有一定影响,中心建设水平越高,其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9.
股权结构会改变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而利率市场化则会影响二者关联的强度。本文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制衡度三个维度考察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正向关系。股权集中度越高,其承担的风险越高;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能够削弱银行风险承担;国家控股和具有政府背景的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风险承担意愿更强;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弱化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正向作用,同时强化了股权制衡能力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负向作用。基于此,本文建议不断优化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更合理地管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对我国56家商业银行造成的政策冲击,考察了前者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通过DID和PSM-DID分析发现绿色信贷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边际动态检验法的实证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负向影响的速度逐渐变缓。为了排除商业银行规模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文章对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会抑制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其他类别银行风险承担增加。文章最后提出推动绿色信贷发展,防范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金融技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多元化,降低风险,提高客户体验。然而,这种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如网络安全风险和合规风险。为了适应数字金融时代的变化,商业银行需要提高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并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2年期间有关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3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金融数据,采用GMM一阶差分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与否以及银行异质性是否并且如何作用于该渠道。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我国,确实存在着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并且利率政策的立场与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低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更高的风险承担;(2)在我国,利率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依赖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规模,资本越充足、规模越大的银行其抵消利率政策影响的能力越强,其风险承担对利率政策的反应相对不敏感;(3)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究技术效率与公司治理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本文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首先研究了技术效率与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发现技术效率可以显著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但商业银行各项公司治理指标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没有直接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治理通过促进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提升进而对其风险承担能力起着调节作用,证明其存在间接影响。因此,持续优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于提升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8年间A股上市企业的样本,采用KV度量法刻画信息披露质量,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低股权激励强度、CEO非创始人、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上述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16.
商誉泡沫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然而关于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却较少受到经验文献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4年间发生商誉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商誉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商誉已成为企业承担较高水平风险的重要信号,公司拥有的商誉资产越多,其承担的风险水平相应越高。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伴随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企业成长性的提升,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增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商誉的经济后果文献,而且可为准则制定机构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优化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轻型化转型。本文采用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 银行的数据构建指标衡量我国银行轻型化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轻型化转型对银行风 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向轻型化 转型趋势明显,不同层面轻型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轻资产和轻收入层面,增 加金融市场业务占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而在轻资本层面,增加资本利 用效率则会将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银行与监管当局的角度,提出相关 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取2010-2021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显著增加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然而对地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关系不显著;不论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都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金融科技对地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降低作用更显著。政策上应该既发展金融科技,但也要注意其中蕴含的风险,加强对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物,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19976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制,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企业金融化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企业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对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强化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整理政府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文件等信息构造宏观审慎政策指数,结合企业财务数据、实际贷款数据和年报文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会降低实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信贷和预期引导是主要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弱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