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翻两番,但资金、能源、材料远不能满足需要。出路在哪里?在于依靠技术进步。赵紫阳同志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在开发新技术上用财,又通过新技术生财。这个问题解决了,科技战线和经济战线就都活了。”本文试图从技术开发角度谈谈如何生财的问题。技术开发是生财的有效手段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技术与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如何正确考核一个生产单位的经济效果,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把劳动消耗的节约同资金、土地等经济资源占用上的节约正确地综合起来,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经济效果。有的同志认为,劳动消耗的节约同资源占用上的节约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根本找不出正确地综合这二者的经济效果指标。另外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二者是可以综合的,其综合指标就是资金利润率。  相似文献   

3.
试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战略上考虑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必须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 ;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性改革 ,促使土地集中使用 ;必须探索农村新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没有出路。当然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又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 ,必须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长期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从现在起 ,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4.
从综合平衡的角度来看,财政和银行共同担负着向经济建设供应资金的任务。就银行来说,它提供的贷款都是属于向经济建设供应资金这个范围的,短期贷款是流动资金贷款,设备贷款是固定资金贷款。现在银行对财政有透支,这个贷款是不是非生产性的呢?按我国的情况,银行对财政的贷款还应该说是生产性的。以我国银行对财政贷款的数量来看,还没有超出解决经济建设这个范围。财政支出有些不是资金问题,比如维持国家机器开支的部分,就是财政通过强制的方法,把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再生产过程中拿出来,然后把它用在非生产性消费上,不再进入经济周转。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搞经济建设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要抓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比如扩大对外开放,筹集建设资金,缓解交通、能源制约“瓶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等,既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下大力气认真抓好。从福建的实际情况看,今后发展的出路和希望在于深化改革、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发挥“港澳侨台”优势,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更大规模地引进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建国三十余年来,我们企业资金效益几经起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种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在资金供给上搞大锅饭,在资金运用上不讲效果,使以往的经济效益不能从运动的角度上真正反映出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就有关社会主义工业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面临重大转折:从国家借贷经济转向社会资本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过去财政直接注资主导的国民经济运行,转变为国家银行集中借贷办企业的资金借贷型经济运行。这种资金借贷型经济带来一系列后果:企业效率与利息率倒挂使国民收入通过银行系统超分配,国有企业低效率在银行积累不良资产型通货膨胀压力和金融风险。根本性的出路在于,向社会横向开放企业的资产结构,形成资本需求,疏通直接融资渠道,形成资本的供给,从而使国民经济投资、生产和经营的资本和风险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基层财政解困: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发  周琛影 《经济学家》2007,(1):111-117
基层财政困难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财政陷入困境的最直接根源是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财政体制变迁不能局限于边际微调,须考虑政府财政级次问题.本文提出推行"省管县"体制与撤消乡镇级政府两项改革,将政府层级由五级简化为三级,对应形成三级财政.并以这三级财政为架构,重新设计财政体制,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以推动基层财政彻底解困.  相似文献   

9.
农业客观上要求政府行使经济职能,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介入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指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监督模式存在会计主体不合理、会计核算基础不科学、会计报告不完善等问题,对完善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财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文件的精神,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援,更多地筹集加速农业发展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乍看起来似乎是多余之谈。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难道还不知道消费资料生产的重要意义吗?其实不然。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一再发生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延续时间很长,积习甚深,以致现在调整起来都很费力。其原因何在呢?从认识上来说,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有些同志对消费品生产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清楚,存在着许多贬低、忽视消费品生产的糊涂、错误观点。这个问题若不认真解决,我们就不可能痛下针砭把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调整好,也就不可能赢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度。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口头上经常说要按照农、轻、重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没有十多年改革开放,就没有福建今天的新面貌。解决我们今后在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经济的更大发展,一定还要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否则,路子会越走越窄。解决国有企业活力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骨干作用的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困难的也是国有  相似文献   

13.
财政运行状况是制约财政政策空间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财政运行状况一直是理论界激烈争论的问题,由于对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如何设定本身的争议不大,因此问题主要集中在现有的指标值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财政风险的状况上,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财政运行极不规范,财政风险估算变得异常模糊,导致过于悲观与过于乐观的观点同时存在,政府取向从而难以确定,同时,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挤兑了税基,压缩了财政收入的空间,更大大削弱了现在财政工具的政策效果,而且增加了效果费用和风险预期,从而在更深刻的层次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地区发展平衡,财政体制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财政的根本问题不在财政。出路在于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央财政的强化是必要的,但不等于纯经济性集权。实行新的税制和财政体制要注意处理好与地方、企业、物价的关系问题。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权力与行为短期化、“诸侯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解决能源问题,办法不外两条,一是开发,二是节约。毫无疑问,从长远和根本上讲,必须加快能源开发,才能增加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以适应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但是由于能源建设周期长,前些年能源开发的规模,受资金、资源、运输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能源开发规模还有待逐步展开,近期内我国能源生产水平不会有较大提高。这样,国民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狠抓节能。  相似文献   

16.
下岗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目前下岗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就业压力并非是来自城镇劳动力.而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近70%的农村人口对工业品的消费程度还是非常低的,农村市场还远远没有启动.显而易见,如果农村市场启动的话,我们应当不会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就面临这么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失衡.启动农村市场的答案其实人们很容易想到.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农民的收入不能支持他们大规模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品.说到底,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终要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没有别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总量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一种占压倒多数的意见认为,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总需求的膨胀,因此,解决需求膨胀的出路在于消除财政支出的缺口。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以后,实际上直接控制基本建设信贷规模的是银行而不是财政;预算内资金同预算外资金的比例急剧缩小,财政支出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财政赤字同需求膨胀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相对松散的状态,特别是1984年第四季度出现的需求膨胀,更是主要表现为信贷规模的失控而不是财政透支的过多。  相似文献   

18.
陈淮 《经济前沿》2004,(6):9-11
下岗问题在很长暑期内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目前下岗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就业压力并非是来自城镇劳动力。而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近70%的农村人口对工业品的消费程度还是非常低的,农村市场还远远没有启动。显而易见,如果农村市场启动的话,我们应当不会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就面临这么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失衡。启动农村市场的答案其实人们很容易想到。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农民的收入不能支持他们大规模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品,说到底,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终要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没有别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基层财政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问题,事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局。要解决这个问题,无外乎“开源”与“节流”两种办法。“开源”是指发展地方经济,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以后,主要是发展工商业,从而增加税收来源。多年来,在各地自己的努力和中央政府的扶助下,不少原来贫困的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百姓日子越来越富裕,地方基层财政状况也随之大大改善。这个成绩,世人有目共睹,不必多说。问题在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中国还有一些地方发展农牧条件差,在可以预计的将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集中讨论一下财政和银行关系问题,很有必要。它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同心协力,为国家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改革财政银行体制的障碍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的分工思想,是目前改革财政银行体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财政和银行性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处理财政、银行、企业三者关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不用说财政与银行分工协作问题难于解决,就连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