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海 《发展》2001,(8):68-70
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东部发展经历与西部的不同之处      第一,前 20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一是外需增长减缓,二是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 …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GDP达到40.12万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了近110倍,32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5.82%。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如地区差距扩大等一系列令人深感忧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虽然近几年产业正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这一过程并完全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组面板数据,对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是重要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制度变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总体上,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的质量相对偏低,而且制度变迁主要还得靠政府力量的外生推动。为此,东部地区应以优化发展质量为目标,中西部地区应以培育经济的内生增长制度环境为目标,中央政策则应着眼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一、东部地区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九五”计划实施以来,东部地区依靠科技力量,致力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水平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1996年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为18%,1997年为12%,到1998年第一季度,东部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北方经济》2010,(13):28-28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成为政策着力点之一。10年来,西部地区迎来了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6.
地区差距与陕西经济发展的思考吴旺延谷新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地区差距也在扩大,特别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陕西与东部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在扩大。这一问...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成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文章在分析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对加快发展西部民营经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柴阳 《辽宁经济》2006,(2):11-11
居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是人民群众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他们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又有很多特殊性,我们应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给予特殊关注。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经济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确保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大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对民族地区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特点,成为长期为东部发达地区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基地,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合理,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9.
一、菏泽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 (一)东部地区发展战略转变,有产业转移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人才、技术优势,承接了大量国际转移产业,经济发展较快,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土地、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压力增大,对能源资源型、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序斌  周绍森 《开放导报》2009,(3):84-87,101
本文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效益的内涵入手,选取和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面对中部地区这种发展态势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文提出了破解中部发展困局,实现中部发展新跨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汪锐 《特区经济》2010,(3):60-61
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到来之际,作为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邯郸市也面临严重冲击。本文分析了邯郸市在全省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和区域经济的特点,提出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转换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服务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方可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邯郸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在消耗本地资源基础之上,一旦资源枯竭,就会面临衰亡的命运。为避免邯郸县域经济发展因资源枯竭而衰落,应以"两型社会"为契机,积极推动邯郸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的转型。一方面,大力发展邯郸县域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尽力延续煤铁等资源型产业的寿命,积极推动向工业型城市和文化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3.
张睿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0-137
以邯郸市2010-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回归分析和Geoda软件分析了邯郸市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位于邯山区和肥乡区交界处,偏离几何中心,呈由北向南移动;邯郸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西低东高,符合邯郸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模型为三次函数;人口呈现向邯郸市区集聚的趋势,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较弱.邯郸市人口时空变化主要受城市规划和政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威  徐宏毅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3-20
为研究新基建发展水平,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新基建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新基建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2021年我国的新基建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新基建存在“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基建发展水平整体强于中西部地区;在各区域内部新基建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最后针对新基建发展态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伟  冯守平 《科技和产业》2010,10(8):1-6,28
以10个省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东部经济发展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中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要低于东部,中部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依存度较大,但中部的效率变化值很大,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大于东部,中东部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着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年和2020年29个省的数据,用因子模型测算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并深入分析此网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不断增大;北京、山东、江苏一直是网络的重要输出省份,近年来西部地区在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理位置相邻、贸易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依托该区的自然、社会、资源赋存,特色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该地区特色农业整体发展情况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跨越这些发展中的障碍,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东北东部边境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及宏观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情境探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意义重大。基于2005—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数据,分析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②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投资不足”企业和“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行业竞争能力越强以及股权较为集中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区域金融发展促进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评价东部10省市科技与经济竞争力,分析其差距、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整体科技与经济竞争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市间科技和经济竞争力差距明显;科技产出是影响科技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是影响经济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因素;区域整体科技与经济竞争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但民营经济与科技竞争力则负相关;科技发展不同程度地滞后于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是各省市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显军  郑兴波  梁君 《改革与战略》2012,28(7):99-102,111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同,东中西部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上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从整体看,东部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部作为东西部地区的连接,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二者之间,形成了兼具东西部特点的发展模式;西部凭借自身特有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资源、产业加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文章从三者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讨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