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奕 《财会月刊》2006,(6):68-69
国内严格的发行条件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可转债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促使可转债市场不断向债性回归,可转债的纯债券到期收益率随之不断提高,可转债以债性为主的投资价值得到普遍体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建议投资者持有到期收益高且偏债性的可转债,以取得良好的保底收益,并关注债性和股性结合优良的低风险价值型品种;对于股性可转债,建议转股或出售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国内严格的发行条件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可转债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促使可转债市场不断向债性回归,可转债的纯债券到期收益率随之不断提高,可转债以债性为主的投资价值得到普遍体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建议投资者持有到期收益高且偏债性的可转债,以取得良好的保底收益,并关注债性和股性结合优良的低风险价值型品种;对于股性可转债,建议转股或出售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秩序和可转债的运行基础,使得可转债近期市场表现较弱。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市场特征,在当前证券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仍不失为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良好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4.
黄奕 《会计之友》2006,(2):67-68
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秩序和可转债的运行基础,使得可转债近期市场表现较弱.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市场特征,在当前证券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仍不失为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良好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制度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有效发展的制度设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即股权全流通时代,消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的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大幅增加,本文着重研究公司并购与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2005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告的101个样本,结果显示预案公告效应显著为负,但全流通股样本的预案公告效应为正,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对60个可转债发行公告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显著为正,这与英美市场完全不同,其原因可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有力地解释了预案公告的负效应,与预案公告效应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股权稀释度是发行公告正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发行公告效应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Black-Scholes模型在可转债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债集股权和债权的双重优势,正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新型的融资工具。可转债的价值由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期权价值的确定是可转债定价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四种期权定价方法,以Black—Scholes模型为工具,以金牛转债为例,对可转债的期权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可转债定价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它为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市场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改后使上市公司并购更加活跃,如今的经济危机又给并购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有必要对并购市场进行分析.文章在说明股权分置由来的基础上,分析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并购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各方利益相关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我国并购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将可转债引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同时提出理论上的可行措施,将可转债拆解形成金融互换产品,从而既有效解决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激励问题,又进一步活跃了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文中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逐渐显现出市场化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市场绩效已产生积极作用,但并购活动中利益输送的动机和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马瑞  程萍 《会计之友》2008,(1):81-83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已六年有余.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中类别表决制度下中小股东参与投票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流通股内部股东之间行为背后原因的博弈分析,挖掘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及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进而提出一些解决低投票率问题的思路,希望有利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改革。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理论是“对价”理论,但是很多人对“对价”这一概念存在着误解。文章就对价概念提出的背景、对价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内涵以及对价背后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二次改革",无疑是我国证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事件。本文首先分析股权分置问题的由来及不利影响,其次通过总结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得出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黄  杨亚萍 《财会通讯》2008,(11):30-31
多年来,股权分置影响了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所在,直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是指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差异的过程,这必然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回到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约束自然形成,为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继股权分置改革后,人们把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目光又聚焦在创业板上。然而在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大盘并未走出颓势的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看待重启创业板的小风险和不开启创业板的大风险?怎样在推进创业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