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私人档案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国际化趋势。中国对私人档案的立法存在着所有权规定模糊、收集缺乏法律依据、开发利用规则的可操作性不高,以及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性和笼统化等问题。立法要确立私人档案的法律地位、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私人档案的监管职责,要对私人档案所有权的归属与流转问题进行界定。对私人档案的立法要尽可能全面详尽,在形式上以专门立法为宜。  相似文献   

2.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必然性 为控制600多种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未来3年中国将投资149.2亿人民币,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贮存和处置。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说,危险废物的污染其有潜在性和滞后性,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但是,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处置长期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核能及其废料的办法,通过对中国现行民用核设施管理的有关立法的整理,提出民用核设施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乏燃料及高放废物管理的处置战略》。通过对新出台的核废物处置战略的系统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要素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该战略力图解决高放废物的处置这一世界性课题,并提出了三步走目标,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同意制选址机制的确立和运行、相关资金机制的改革、建立专门的新的核废物管理和处置机构、以及美国国会给予新的立法授权等。此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至关重要。美国处置核废物战略对我国开展核废物处置及相关选址工作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生态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提高磷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磷化工工业园区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贵州磷化工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政府应提高磷化工企业的集合度、严格控制磷矿石的出口和按照生态产业链条招商,园区管委会应建立废物交换信息平台、清洁生产和废物集中处理机制,企业应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构建跨区域生态产业链、厘清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关系、加大磷矿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材料——废物链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材料——废物链管理包括两方面的管理:材料——产品——生产废物链管理;材料——产品——消费残余链管理。近年来,国内对材料——产品——生产废物链管理的研究较多,但对材料——产品——消费残余链管理研究重视不够。材料——产品——消费残余链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绿色设计、引导绿色消费、对消费残余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废物处置部门行为等。解决我国材料——产品——消费残余链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推进产品生产者责任的扩大化,完善立法,建立和完善居民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对废物循环部门进行扶持并强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薄晓波 《环境经济》2013,(10):52-55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将原《刑法》第338条"重大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与罪名变化相伴的是更为重要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化。现《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文献   

8.
中国善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性规范、专项单行立法、地方性法规及国际公约等多层次的法律框架。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并规定了外商投资应遵循的若干环境管理措施。但总体上看我们的环境法还存在立法和执法缺陷,亟等完善。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7,(B11):13-17
第一条 为了防治电子废物污染环境,加强对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产生、贮存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似文献   

10.
刘嘉  刘为民 《财经科学》2011,(2):100-107
纳税人知情权作为宪法意义上公民知情权的具体实现途径和重要方式,应当在税收征管程序中详细规定,这也符合世界各国税收征管立法惯例。我国当前《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知情权的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实践操作性。对我国纳税人知情权的立法完善,需要结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并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在纳税人申请信息公开程序、税收征管程序事先公告程序、纳税人信息提供异议程序、纳税人知情权救济程序等方面予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