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 《中国西部》2011,(15):123-123
本书介绍了西北(陕、甘、宁、青)地区的自然条件与民居类型,论述了西北严峻的生存背景下,各地民居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适应。总结了西北民居以生土材料为主体的共性特征,以及以不同民族文化为底蕴的装饰形态特征。全书展示了窑洞民居、回族民居、撒拉族民居、青海庄廓民居、以及以农耕文明为背景的关中、陕南、天水民居的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2.
蒋巍 《新西部(上)》2010,(6):26-26,28
关中传统民居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的现代规划与建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好平台.对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要加强保护和利用,较好的方法就是"易地迁建".同时,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采用关中地区适宜性技术,即使用改良后的地方材料、地方技术进行新住宅建设,降低建造成本,体现地域建筑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3.
李光梓 《改革与开放》2011,(18):130-131
四川民居受到地形、气候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其体态轻盈、布局灵活、雕刻精美。通过旅游开发不仅能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提升民居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实事求是"说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以新的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衍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伸;把探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唯物立场和力求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从而形成了新的"实事求是"理论形态,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民居在叙事智慧、风俗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伦理等向度上都彰显了相当独特的时代风韵和旨趣。传统民居在其形成之初,不仅仅有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对其自身的影响,而且也有浓厚的社会风俗的思想溯源。以传统木架构体系的传统民居孕育了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沿袭道德伦理的传统理论视野,旨在诠释空间对于人类自身在空间上的心理需求和建构主体行为实践的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关中新农村独院式住宅院落景观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传统独院式、单边独院式、两楼独院式三种基本户型,其分别代表了农村院落的三个不同时期。在新农村规划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建筑选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院落景观的设计,将先进的设计理论与农村长期已经形成的自发性的院落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优秀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热情推介招远市传统村落群的住建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说,大自然的禀赋、世代农民的创造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令招远辖区内形成一个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独具山区特色、具有重大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村落群。  相似文献   

8.
郝世英 《魅力中国》2013,(17):120-120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家庭道德伦理思想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儒家学说主张家庭和睦,而维系这种亲和关系靠得是家族威望、家长权威下的孝悌观。这种思想极具代表性地体现在中国的四合院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儒家特色的民居习俗文化,探讨传统民居中蕴涵的儒家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卓 《魅力中国》2010,(3):316-317
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媒介形成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与人类居住场所的形态和空间相关的生活方式。满族传统文化是黑龙江省古代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满族的民居文化,可以深入研究和发掘满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宝贵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霞 《魅力中国》2014,(19):150-150
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也应赋于传统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安全舒适,适应环境及使用方便的各类建筑空间环境。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作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其文化精髓,并应用于现代住宅设计建设之中,促使其城市建筑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更符合实用型和经济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新华村民居现状与传统白族民居的异同调研分析,深度剖析了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原因,反思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对于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利弊.并围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生态及居住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设计建造的指导意义,反思“舍”与“得”,提出了今后白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及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居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积淀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历史痕迹。佤族的传统民居体现了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佤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探求佤族传统民居深层的文化意蕴,在今天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成都文化旅游集团成立之初,宽窄巷子是第一个重点项目。我和我的团队提出"宽窄巷子,最成都"的形象定位,按照"情景式院落消费业态组合"的商业定位,推行"文态、形态、业态"三态合一的理念,打造最具成都传统文化与国际都市风尚高度融合的文化商业社区,打造具有浓郁巴蜀文化特色,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宽窄巷子中的每一个院落,都能让你体验老成都的怀旧风情,同时让你抚摸新成都的时尚气息,既能看到中国风情,也有很多国际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临夏八坊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居民“围寺而居”“围坊而商”,传统民居已成为临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夏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正逐步遗失.以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为基础,结合新民居的设计实践,尝试从建筑空间肌理、院落布局、营建技艺文化符号3个方面建立临夏传统民居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审美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山水样态的一统天下已不复存在。而现代山水画在形式、内容、技法方面的革新与探求,打破了传统山水独尊的局面,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就青海山水画而言,山水艺术精神和物质层面已经和古人有了很大的不同,以"某家某派"为主导的作品形态和表现方式己经不能满足当代山水发展的审美需要,这一现实情境为青海山水画家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兴盛的契机,也引发了我对雪域意象山水画创作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乡村基督教发展中的“潜世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自身有其令世人不可捉摸的"神圣性"一面,也正是通过这一性质使教徒们的认识"不落凡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像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碰撞一样,宗教的"神圣性"与社会"世俗性"相互作用,加上地方本土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宗教开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乡村基督教在转型社会中"潜世俗"这一新的参与形态,可以从神圣中"潜世俗"的表现、产生根源、影响及未来发展预测等角度出发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8.
谭振江 《老区建设》2012,(16):29-32
生态文明观源于欧美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反思;生态观念原本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形态中,应当加以传承和升华,使之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生态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脱离或是偏离这一根本的建设都会成为"无本之木"。生态观念的传播关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其重要性不容忽略。江西教育和传媒在生态观念传播中发挥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居与现代绿色建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一、传统民居在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中的借鉴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建筑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古村镇的文化景观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周庄古镇的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文章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周庄古镇民居景观特色及其变迁特征,从旅游活动、人口构成、文化扩散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周庄民居景观变迁机制。研究传统古村镇民居景观变迁契合现实需要,既唤醒公众对于传统古村镇民居景观保护的认知,而且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