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财政部先后颁布的三个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后发现,200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和1998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200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也与国际通行做法更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再次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内涵、债务重组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旧准则相比,从中找出其差异,从而加深对新准则的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准则中债务重组部分与2001年修订的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就其内容从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的方式、债务重组的计量模式以及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等4个方面进行新旧债务重组的差异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执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修订的版本,文中称旧准则。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旧准则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防范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我国债务重组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又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文中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减少给国家、投资者、个人带来的不利影响,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面笔者通过几个重点的比较研究,来了解一下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些调整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某些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一、研究背景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个显著特点。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更倾向于与国际财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不断拓展的资本市场。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着重对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重组方式、会计处理以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诠释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科学性、优越性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具体应用 2006年新会计准则把债务重组的计量基础由账面价值改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与旧会计准则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8年6月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新准则在债务重组范围的界定,重组收益的归属,以及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处理方面都做了新的修订。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进行了新的规范要求。本文对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将其与债务重组的所得税税务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即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在这种方式下,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或未提取减值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同时又为防范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操纵利润的企图,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模式、损益确认等方面较之旧准则有显著变化。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布实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纳税行为及上市公司利润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改革及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998年在我国颁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首次运用公允价值,由于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公允价值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又被取消。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再次被采用,此次采用主要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璐  周燕 《财会通讯》2008,(2):72-73
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简称“旧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债务重组方式、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其中的最大变化是在会计处理中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而不是计人权益。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说明新旧准则这两大会计处理差异及其对分析债权人和债务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晓春 《审计与理财》2000,(3):34-34,40
随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 ,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不断出台。至1999年底 ,财政部已颁布了九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债务重组准则、收入准则、建造合同准则等准则的颁布实施 ,对税收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债务重组准则对税收的影响该准则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在准则中 ,对企业纳税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 :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重组损失、或有支出。债务重组收益是指企业以现金清偿某项债务时 ,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或者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时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  相似文献   

17.
谢海洋 《会计之友》2012,(34):35-37
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为什么中国债务重组准则在8年内会出现3次变化,对1998年、2001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998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完全偏离了国际会计准则,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倒退。其原因是由于准则制定者观念错误,未认识到非市场化的证券市场监管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会计准则只是证券市场监管所利用的工具,因此,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不适当地扮演了证券市场监管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历程 1.引入阶段 财政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相继共颁布了10项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债务重组、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会计协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债务重组是重要的会计业务,在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债务重组中的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阐述会计准则与税法关于债务重组涉税处理与纳税筹划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用实例说明了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下债务重组的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为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且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