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的“双高之谜”是否意味着腐败与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中国的腐败是促进而不是阻碍了经济增长?本文发展了一个可以合理度量腐败程度的客观指标,并以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腐败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各个源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邱艳红  孙明明 《经济师》2006,(7):44-45,48
随着时代发展,腐败行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文章基于经济人假设对腐败的预期成本收益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并指出腐败成本收益分析法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性和前提条件。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文章在此提出一些解决腐败问题的方案,以求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实现政府行为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腐败(coruption),人们往往把它与权力、官员、政府、组织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腐败的研究多是从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的角度。如在西方,詹姆斯·斯各特(James.cScot)的《比较政治腐败》;将腐败进行经济学分析,在西方已存在,如苏珊罗斯...  相似文献   

4.
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成本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平  陆磊 《经济研究》2003,(11):3-13
本文根据对Solow Swan模型和Ramsey模型的修订 ,把金融腐败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 ,研究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后果 ,提出四个基本结论。第一 ,金融机构通过寻租制造稀缺 ,从而扭曲了资源价格 ,导致了资源错误配置 ,由此造成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 ;第二 ,腐败程度与产出水平存在拉弗曲线关系 ,或者说 ,产出水平与融资腐败程度存在多重均衡 (multipleequilibria) ,融资腐败取决于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程度和资金的稀缺性 ;第三 ,融资腐败是一种转移支付 ,是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直接或间接攫取实体经济部门的产出收益 ,这似乎是一个零和博弈 ,但是实际情况远较此复杂。由于这种转移支付的存在 ,资金市场面临进一步的短缺 ,出现“利率偏离实体经济需求的反常抬升”。因此 ,金融腐败是制造稀缺的行为 ;第四 ,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金融腐败的存在 ,一般宏观经济学假定的从储蓄到投资的瞬间平滑过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由此才可以解释我国金融领域一个怪异而又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 :一方面是储蓄存款余额的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是从城镇到农村持续存在的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恩俊 《当代经济》2007,(20):32-33
民营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要防止民营企业与政府官员的勾结利用,必须通过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抑制民营企业的违法动机,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也不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程振源 《时代经贸》2007,5(1X):59-60,62
本文依据世界106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分析了腐败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败与FDI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是,腐败对FDI的负面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诸如东道国经济开放和政治稳定等积极因素所抵消。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实证考察,分析了腐败的经济后果及其原因,并对中国的腐败现象作了一些考察。可以发现,缺乏有效而独立的权力监督体制是腐败的根源,处于转轨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市场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应当改变腐败的风险性、收益和成本等关系,并且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加以改革,完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虑了联立方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了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表明,在腐败程度较高的国家,腐败会使公共投资显著增加,而公共投资又反过来增加腐败,并且公共投资会显著地挤出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0.
腐败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想成功地控制腐败,必须搞清楚决定腐败的因素是哪些。本文在参考了前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腐败的决定因素用面板数据的方法进行了估计和分析,考察了不同国家腐败和公务员相对工资、经济自由度、政治自由度以及法治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务员相对工资对腐败的程度高低没有解释作用,而经济自由度和法制水平有显著的作用,政治制度的作用则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Both state and non-state sector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A dynamic model to analyze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state and non-state sector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requirements for the coexistence of a state sector and a non-state sector are derive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on ownership structure depend on which government subsidization policy is implemen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ering tax rates and tightening the money supply can speed up the transition pace, but these policies do not necessarily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an economy with a greater share for the non-state sector.J. Comp. Econom., December 2000, 28(4), pp. 762–785. College of Economics, 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 1-1, Gakuen-Cho, Sakai, Osaka 599-8531, Japan.  相似文献   

12.
13.
行政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灿明  赵福军 《经济研究》2004,39(9):101-109
本文在增长模型中引入行政腐败和由行政腐败而引起的调整成本 ,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得出 ,当政府公共支出的边际生产率比较高 ,税率比较低以及由腐败引致的调整成本比较高时 ,行政腐败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通过对我国行政腐败与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 :在我国市场化过程中 ,行政腐败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率 ;在我国公共支出领域 ,行政腐败行为的发生浪费了大量的公共支出。不论以受贿金额占GDP的比重 ,还是以腐败涉及县处以上官员的变动作为衡量行政腐败的指标 ,行政腐败与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外支出。预算外支出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而且 ,预算外支出由地方或政府官员控制 ,由此引起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这表明 ,预算外支出就整体而言阻碍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发展与“腐败有效论”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腐败有效论"的已有研究结合私营企业发展路径分析试图解释中国高腐败和民营经济高增长并存的"双高之谜"。通过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腐败与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著正相关关系,对民营经济发展而言"腐败有效论"是成立的。并且我们证明,腐败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可以减少政府的掠夺和干预。说明面对一个扭曲的制度安排,必然存在另一个扭曲的制度对其进行纠正。而要根除这种次优的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根除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在源头上建立科学的防治腐败体系,科学化的源头防治腐败领域归根结底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和制度,在体制和管理上形成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力配置科学的责任体系,为此,从规范管理者入手,构筑和夯实制度防线,加强管理者聘用、行权、行为约束和监督,不断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找准隐患,溯本求源,以整体联动的方式,全员进行齐抓共防,并不断创新思路,突出实效,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目前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中不够合理的土地行政权力配置、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土地行政审批程序和效率,为土地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也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合理配置土地行政审批权力、进一步规范土地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土地行政审批效率是抑制土地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腐败现象的经济、政治根源 ,提出治理腐败现象的一些标本兼治的措施。明确指出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府是解决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根本。同时指出反腐败措施的实施必须以成本 -效益原则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基于民本经济的会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义 《当代财经》2007,(2):102-106
会计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制度环境因素变化而变革.社会主义社会,民本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它是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趋向选择,推进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社会化的内在需要.民本经济是以民为本,民众自主投资、自主运营、自我发展的经济.广义的民本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成份,而且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一种经济管理体制、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适应民本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要对会计等式、财务管理目标、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的惩贪思想从其萌芽、形成,到其成熟和完备有着一个复杂的过程。他的惩贪思想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朱元璋惩贪态度坚决,手段残酷,规模宏大,诛杀贪官之众多的原因,源于其惩贪思想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经济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当前的腐败问题呈现集体腐败的特征.文章主要是运用博弈理论对集体腐败行为进行解释.文章证明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缺乏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上级官员作为其下级官员的监督者,他们非常容易合谋,形成集体腐败.随后文章对中国集体腐败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