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博斯腾湖生态经济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评价结合遥感GIS技术对内陆域水生态系统分析,对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潮平均水质为Ⅲ级。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南四湖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资源的配置结构、湖区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判定条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淡水湖泊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所处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地位突出.水资源是湖泊资源的核心,是湖泊生态系统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水质和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研究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高原湖泊湖区的发展,应在水环境容量的范围内,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和管理制度,运用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手段,促进外部效应内部化,调整湖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积极引导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生态农业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分析,得出该市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生态效益低。由此提出促进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与日益减少的生态资源,面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在抓生态经济微观调节的同时,开始注意对它的宏观认识,寻找宏观调节和治理的方法。但是,就总的情况而言,生态经济的宏观治理还刚刚起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 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正面临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危机。经济理性、资本逻辑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生态乐观主义鼓吹市场和技术进步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事实上,市场化手段和技术进步并没有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资本主义政府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总代表,要他们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资本逻辑,是不现实的。要拯救生态环境危机,必须放弃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化不仅阻碍了本地区的发展,也制约了其它地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生态经济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加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湘西自治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西州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状况恶化,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湘西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本文用大量资料剖析了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措施,旨在借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在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空间层次上分析了当前东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重建必须考虑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而东部生态安全的实现亦不可将自己割裂的西部生态建设之外,二者的利益关系是协调一致的。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树立生态理财观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生态理财理念提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在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市场机制蝗失灵和我国生态环境非良性循环的现状。与之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生态品和科技品投资的加强,财政收入结构则强调特别税系和环保公债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The ethnic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icated topography, seismic active zone, serious soil erosion, fragile eco-environment, low level of economy, and so on. Periphery regions and central regions appear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socio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s is at high level, whereas the ethnic areas are generally at lower level. Moreove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industries. The ethnic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are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ve the potentiality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and "comprehensive tourism "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ethnic areas.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 has the functions of ecotourism on the key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mands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model car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industries, such as eco-agrieulture, eco-industry, eco-tertiary industry, and so on. Through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model, we can fully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ethnic areas,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ls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The concept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premacy hydropower energy are superior to any others leads to the excessive hydropower exploitation of the west Sichuan, deeply threatening the fragile eco-environment in this area and that of the whole Yangtze River and even of the whole country simultaneously. The present paper put forward that hydropower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al concern. The primary, extensive, circling-developing 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be altered immediately, and that based on caring about eco-environment, being harmonious to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should be highlighted, and sustainability of hydropower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生态经济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中央在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重要内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求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路子,为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认识和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层次分析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贫困与环境恶化不断加剧。为了寻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文章在系统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分布、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作用机制,提出了建设生态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于根治长江水患,确保三峡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分析了库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最后指出了解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鹰  王克林 《经济地理》2005,25(5):655-657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灾害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湖南省生态环境划分为五个级别。研究表明,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本上由东向西逐渐变差,但局部区域有差异,且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分布大体吻合。说明自然环境条件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起主要作用,但灾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耀彬 《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由此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主要的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1990—2003年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③江苏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依据其耦合特性,将全省13个行政市划分为4种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