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显赫,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大。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还在发挥着持续性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市场更加萎靡不振。欧债危机的持续扩大造成了第三阶段的国际金融危机,这种特大型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出口贸易事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牢固性和根本经济利益。文章主要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进行具体细致的阐述,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具体影响机制,并对我国出口贸易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外贸企业和金融危机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12,(6):17-24
欧债危机目前形势十分严峻,债务危机至今仍在发酵,直接风险是希腊可能会退出欧元区。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国的转移,关联全欧甚至全球,如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形成"后浪更比前浪高"的海啸波及效果。欧债危机由于政治、财政政策及内部救援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不断发酵,使得中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采取警惕地方债务风险,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措施来积极应对。同时,天津市也应发挥其现有优势,沉稳做好应对功课。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对江苏经济发展既带来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江苏应更加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全球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文章在分析江苏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欧债危机阶段江苏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对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来看,吉林省与日本贸易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1997年7月以来,由于东南亚国家外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酿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我国内地没直接卷入此次危机。但它的影响也将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显露出来,从进出口贸易来看,今年我国对东南来的出口将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同时由于东南亚及韩国货币贬值使其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大加强,因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美,日,欧等市场上遇到强有力的竞争,从吉林省来看,日本是吉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从吉林省来看,日本是吉林第一大出口市场,东南亚危机给吉林省对日贸易造成困难,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危机的消极的一面,还要看到危机对我们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银行的业绩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对美欧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并没有形成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美欧银行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欧银行主导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6.
周煊  申星 《国际经济评论》2012,(4):135-146,8
2010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遭遇退市危机。美国机构刻意做空、中国企业自身财务信息虚假和信息披露不充分、中国概念股的边缘化以及上市维系费用过高导致了此次退市危机。短期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与投资者沟通、股票回购、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反击以及起诉恶意诋毁的做空机构。长期而言,中国企业应该强化对美国资本市场特点的认识,制定清晰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持续提升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水平,谨慎选择中介机构,或者通过私有化选择更适合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张英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9):61-64,7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至今已近四年,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美国、英国和欧盟为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纷纷提出自己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以应对危机.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美欧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启示,最后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并从市场化、风险控制和构建合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08,(21):82-83
随着美欧一批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次贷危机已经成为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实质经济部门,并进而通过在华外资企业传染中国市场。正是这条危机传染途径,一方面对中国国内市场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冲击.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带来了回购在华外资企业资产的良机。  相似文献   

9.
李岩 《中国经贸》2012,(10):6-7
讨论了欧债危机的发生及其原因后,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我国面对欧债危机时政策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应建立某种危机预警机制和紧急处理机制。采取一些积极灵活的应对措施。以求这些员工能够回心转意,撤消辞呈。  相似文献   

11.
《老区建设》2009,(15):4-4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7月3日表示,中国大米行业需实现产业化以应对未来海外贸易商的竞争。白美清在一个大米会议上称,全球大型粮油贸易商已控制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他们的下一目标就是中国粮食行业。他表示,中国大米供应目前基本自给,但国内企业需创立知名大米品牌以准备与全球性贸易商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2.
韩春玲 《中国经贸》2011,(22):65-66
目前企业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发生危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企业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危机公关意识不强和危机公关措施滞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说明企业应建立的危机意识、如何建立企业危机公关反应机制和在企业发生危机时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3.
赵伟 《浙江经济》2023,(4):13-16
<正>美欧商业银行危机引发的“地震余波”到目前仍未退去,虽然未来半年美欧经济多半不会发生衰退,但减速将是大概率。而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回升,但回升速度和幅度低于预期;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经历一个倒U形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关于当前世界经济,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无疑是近期美欧发生的商业银行危机。两个地域的银行危机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我国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的好时机。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危机且竞争趋势也日益激烈,因此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更大市场,占据着有利的市场地位,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经营效益,是现代企业在内容控制管理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完善的方向,尤其是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本文就企业审计控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捷 《环球财经》2011,(12):20-29
新鲜出炉的欧债协议,表面上看是一个各退一步、互利双赢、共渡危局且看起来很美的方案,实则分析后不难发现,它实质上是西方资本大鳄掠夺老百姓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而转嫁金融危机祸水的新“慕尼黑阴谋”。中国应对如此大变周时,应洞若观火,避免为他人火中取栗,宜先己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欧一批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次贷危机已经成为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实质经济部门,并进而通过在华外资企业传染中国市场。正是这条危机传染途径,一方面对中国国内市场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冲击,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带来了回购在华外资企业资产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欧元区债务危机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从诞生起就是国际战略平衡的产物,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也似乎是一种国际战略博弈的产物。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人们似乎忘记了美国才是这场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起源地。然而,美国的危机似乎并未结束。为了解除危机,美欧激烈竞争,吸引新鲜资本。欧洲要走出货币危机,似乎需要更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方向虽然定出,但要具体落实还需时日。中国应支持欧洲统一财政,渡过危机。让欧盟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一极的角色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任泽平 《山东经济》2012,(6):18-20,60
本次危机应对的成功之处,是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通过大量投放货币以支撑商品价格和资本市场,恢复了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阻止了投资和消费的过度恶化,短期内平息了金融危机。但教训是,由于刺激政策时间过急、力度过大,供给未能有效调整,产能过剩未能有效削减,工资、福利和汇率未能有效降低,主要国家改革乏力,微观企业缺乏创新活力,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竞争力恢复缓慢,"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次生性危机不断反复。鉴于此,认真研究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两大危机演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对于认识危机、总结教训、增加应对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上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缺乏“三大件”,这缺少的“三大件”,首先就是中国还缺市场上的“恶意收购”。所谓“恶意收购”,是指利用对方经营不善、出现问题、股市下跌的机会,在市场上进行操作,实现对其收购或控制,并最终对其进行改组。在股东大会往往被经理们操纵,抛售股票使股价下跌也无法刺激经理层的时候,“恶意收购”的潜在威胁,事实上是资本市场上迫使公司经理们积极改善效率、认真提供利润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机制之一。资本市场没有“杀机”或者说“血腥味”,改善效…  相似文献   

20.
美欧贸易壁垒调查应对机制在实践中具有不同战略构想,也存在相似的政策取向。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成员方通过国内立法建立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共存的现状,影响着WTO规则改革的方向。美欧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对于WTO其他成员国建设自身贸易预警机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