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评判当前我国消费率水平高低所普遍采用的方法提出质疑并进行了再分析,然后详细剖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联系,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了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增长仍需依赖高位的投资率,而无须对目前相对较低的消费率过分担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贸进口总额也持续攀升。选取我国1997~2013年进口总额数据,并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设定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软件建立计量模型,得出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中国进口额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依据所得模型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8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学者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选用“鲍莫尔—托宾”修正模型对中国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出理论解释,得出了影响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货币化,利率对我国长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学者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选用“鲍莫尔—托宾”修正模型对中国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出理论解释,得出了影响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货币化,利率对我国长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我国1978年以来的有关数据,建立物价指数为被解释变量VAR模型,进一步由模型得出回归方程,并进行模型修正、时间平稳性检验,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探讨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关系及其影响,通过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本文在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发展状况及变动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不同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提高最终消费率的经验借鉴,探讨了我国提升最终消费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栋  刘明 《中国市场》2011,(49):127-128
针对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事实,本文建立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数理模型,得出收入差距扩大和消费需求是负向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必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透析提高我国消费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莎 《商业时代》2011,(14):22-23
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持续下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消费率的途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本文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出发,从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两个层次分析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探寻提高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率与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是提高消费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我国最终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的最终消费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富差距是导致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导致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Granger原因,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我国近年来的低消费率现象,对居民消费率下降趋势进行解读,从投资、居民收入、储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呈现低消费率现状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出了若干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沈梦滢 《商业科技》2009,(11):36-36
本文研究了我国近年来的低消费率现象,对居民消费率下降趋势进行解读,从投资、居民收入、储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呈现低消费率现状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出了若干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27个省份1978-2012年3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中国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测度了消费率的拐点数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单一门限效果,其门限值为59.85%,门限值两边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即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居民消费机理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之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投资占比较大、消费占比较小的经济结构下,金融体系更趋市场化的变革反而会降低消费率;随着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上升,未来的金融资源应更多地流向农村;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偏差,应更多支持消费。  相似文献   

16.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意义上说,生产消费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生活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居民个人及家庭作为生活消费的主体,其消费支出的增减,消费率的升降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总量及结构,反映着国民经济的景气状况。本文拟从居民消费率(指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的变化中寻求对市场需求不足的解释。一、对我国目前居民消费率水平的基本判断西蒙·库兹涅茨和霍利斯·钱纳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原始的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模型加入了时间趋势变量,并对边际消费倾向加入弹性解释,运用我国城乡居民1990至2007年人均纯收入及消费数据,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江 《商》2012,(7):109-109
本文通过1985~2011年经济数据,通过运用Eviews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居民消费支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为研究对象,检验不同ECM模型在我国不同债券市场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ECM模型适用于我国银行间市场,SECM模型适用于我国交易所市场,这一结果说明银行间市场长短期利率之间存在线性的误差修正机制,交易所市场长短期利率之间则存在非线性的误差修正机制,文章从市场交易者构威、市场属性与信息不对称程度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CAPM模型对我国A股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了16家上市银行的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APM模型并不是完全失效,市场的风险溢价对于股票收益有着显著的解释能力,但同时还发现,模型拟合并不是很好,说明存在遗漏的变量,并以此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加入了规模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修正后的模型比原有的单因素CAPM模型来说,拟合程度有所提高,说明在我国银行业确实存在着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影响着股票的超额收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