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选择了适合中国入境旅游收入月度数据序列预测的TRAMO/SEATS模型、SARIMA模型和半对数模型,并在剔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下,建立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相关比较情况,定量分析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滞,全面探究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人数和人均消费的恢复状况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①相关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不仅影响了境外游客来中国的决定,更影响了中国入境旅游者在中国旅游时的消费水平,造成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受影响幅度最为显著;②虽然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人数和人均消费均表现出共同受影响的特征,但是相比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恢复幅度微弱,受相关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的滞后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和ARIMA组合模型的中国入境游客量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雷可为  陈瑛 《旅游学刊》2007,22(4):20-25
游客量的预测和分析是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目前,游客量预测主要采用基于传统研究方法或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单项预测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合预测方法比单项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ARIMA组合模型的游客量预测新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相对于单一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该模型在旅游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客源预测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6-2003年全国、江苏省、南京市3个尺度的入境旅游客源为例,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移动平均预测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对比研究了各模型在不同空间尺度入境客源预测方面的客观差异,所得结论为:(1)对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入境旅游人数预测而言,因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差异较大,所以,应选择与尺度特征对应的合适的预测模型.(2)在进行全国尺度的入境旅游人数预测时,可选择以时间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移动平均预测模型;在进行省级和省级以上尺度的入境旅游人数预测时,可选择移动平均预测模型;在进行市级和市级以上以及更小尺度上的入境旅游人数预测时,可选择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本文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尺度的旅游客源预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月度指数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平  施祖麟 《旅游学刊》2008,23(3):24-28
需求预测是旅游产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但产业的广泛关联性与各类突发事件使旅游需求预测尤其是中短期预测较为困难.本文采用X12-ARIMA模型、TRAMO/SEATS模型、ARMA模型与GARCH模型,对异常数据点采用附加的外部冲击调整,利用7种估计方法估计了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月度指数并进行了预测比较,发现采用外部冲击检测的TRAMO/SEATS模型由于能有效提取序列数据的信息,对预测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翊 《西部旅游》2023,(7):10-12
<正>文章基于1991—2019年山东省入境旅游人数,通过平稳性差分、ADF检验、模型参数识别和检验、模型定阶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ARIMA(1,1,0)模型,得出山东省未来入境旅游人数。该模型可用于短期预测,预测精度高,能够为政府提供制定未来规划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不仅是高增长产业,也是高波动产业.为准确描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提高行业监测与预警能力,本文以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外国游客客源国结构,从中国及主要外国游客客源国和世界宏观经济数据中选择了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应用HP滤波方法构建了中国基于增长循环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合成景气指数(CI),并分析了不同周期的主要成因.研究证明,与成熟旅游国家相比,中国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有较大的区别,来华旅游外国游客有相当比例有公务目的,此外,突发因素的随机冲击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景气周期的影响显著,应引起行业经营与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分析国际货物贸易与入境旅游互动关系为基础,建立包含入境旅游、国际货物贸易、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等变量在内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利用1985~2009年中国与欧洲七国的国际货物贸易额与入境旅游人数的面板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的相互关系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1985~2009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与入境旅游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出口贸易与入境旅游增长具有互为因果的相互推动效应,而进口贸易与入境旅游增长之间则只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3)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增长反应强烈,且呈正向效应;(4)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增长变动具有不同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云南省边境口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7年边境口岸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调发展。研究发现:云南省边境口岸入境旅游人数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协整检验之后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短期内边境口岸入境旅游人数的变动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动之间是一种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是长期的,并且边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入境旅游人数的贡献度远小于边境口岸入境旅游人数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贡献度。鉴于此,提出了推进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入境旅游与边境贸易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危机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公共危机事件越发频繁和严重,对其准确评估对旅游业管理至关重要.文章用TRAMO/SEATS季节调整模型,将月度数据时间序列分解成趋势、季节和不规则波动,对旅游本底趋势线进行改进,并对危机事件造成中国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损失进行评估,重点对2003年SARS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进行评估.结果显示: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非常好,数据具有显著的趋势和季节特征,改进旅游本底线更合理.②2003年SARS共造成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损失31.519亿美元,95%置信度的区间估计为[29.387,33.652],以往研究低估了损失.③2003年4~6月危机全面爆发并达鼎盛,2003年7~10月为危机的衰退期,2003年11月~2004年1月为危机的消亡期,此次危机持续了10个月.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基于1994~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和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定量测评陕西、四川、云南三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指数与扩散指数、入境旅游流集聚态指数与扩散态指数;通过时间序列对比,揭示西部三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集散特征与动态变化过程;通过西部三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其入境旅游流空间集散的地域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集散能力最强,云南省居中,陕西省最弱;中国入境旅游客流系统是一个"东部引领西部,西部反作用于东部"的时空地域格局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文章结合历时性分析方法和共时性分析方法,选取西部三省开展入境旅游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旨在为探索中国西部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潜在机理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气候舒适度对热点城市入境游客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选取东部18个城市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年内时空变化,将其年内变化分为3种类型:倒"U"形、"M"形、宽"U"形。收集2005~2007年各城市入境客流量,分析其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将其年内变化分为4种类型:"W"形、倒"U"形、"M"形、"U"形。年内客流量重心变化与气候舒适度重心变化具有很强的时间同步性,说明气候舒适度是影响客流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入境旅游客流量月指数模拟模型。利用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气候舒适指数3个因素,建立其与客流量地域分布的统计关系,结果显示: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客流量将增加(或减少)7.659万人。  相似文献   

12.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知名度、影响力和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赚取外汇和旅游收入的重要路径。上海是外国游客入境重要的目的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游客中转站。文章分析了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泰国五个上海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模,并实证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口碑效应、客源地的收入水平与上海入境旅游需求正相关;上海入境旅游具有较大的季节波动特点,冬夏两季入境游客数量减少;世博会对上海入境旅游拉动作用较大。同时,对德国、法国、泰国三大市场未来十年的旅游季度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发现,德国、法国、泰国三大市场未来十年都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泰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  相似文献   

13.
孔令学 《旅游学刊》2013,28(7):41-47
公民旅游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延伸,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可分为基础性旅游权和消费性旅游权两大类,旅游保障权、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发展共享权、旅游消费权和出入境旅游权等七项权利。在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广泛的公民旅游权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保险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借助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公民旅游休闲保障,完善保险制度安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保险创新,保障公民旅游自由权,加强保险国际合作保障,公民出入境旅游权等。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rinsic correlation between trade facilitation and the inbound tourism efficiency in Japa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011 to 2019.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JNTO, Japan's inbound tourism showed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Asian market, the growth rate of inbound tourists in Europe, America and Oceania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COVID-19 seriously hindered the Japan's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fixed-effect regression indicates that trade facilitation promoted inbound tourism efficiency in markets of different typ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n sightseeing market was most significant in Asia. While in Europe, America and Oceania, the inbound business market benefited most from trade facilitation. Trade facilitation amplifi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Japan's air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come and visa-free policy on the inbound tourism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ly buffere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With regard to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sub-indicators of trade facilit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government efficiency, customs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ll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支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旅游者的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国内现有的研究由于多采用宏观数据,缺少描述旅游者人口和行为特征的微观数据,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失偏颇。文章采用2010年对中国24个城市的居民家庭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旅游消费数据,综合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研究了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除家庭资产和收入外,家庭对收入的预期显著影响家庭的旅游消费,这解释了旅游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变动比较敏感的原因。它折射的宏观经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经济不景气时,旅游业可能是率先遭受冲击的产业。反之,当经济向好发展时,旅游业也往往蒸蒸日上。以户主年龄作为代理变量,调查还发现城市家庭的旅游消费与家庭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当户主年龄在25~34岁时家庭旅游消费支出达到高峰。此外家庭的风险偏好也显著影响家庭的旅游消费支出。借鉴美国消费金融调查用分类变量测度风险厌恶的方法,文章发现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家庭越愿意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从而相应地减少旅游消费支出。由于家庭承受的风险多数无法对冲,因此提高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家庭的旅游消费,恐怕单靠旅游产业自身还无法解决,需要保险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较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China’s air pollution crisis, very few studies have quantitatively explored its impact on China’s inbound tourism industry. From 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has quantified the direct, indirect and total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international tourists visiting China, using panel data on 31 Chinese provinces during the period 2001–2013.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air pollution has a significant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ourists visiting China. There exists appare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or provincial-level air pollution in China. Spatial Durbin model shows evidence that air pollution in the neighbouring province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in the local province.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even larger than the direct effect. When air pollution in the neighbouring provinces becomes serious,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re unlikely to travel to the local provi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strengthen inter-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invigorate tourism market.  相似文献   

17.
Drawing on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xus between tour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hina. Unlike current research's focus on the role of inbound heritage tourism sites in fostering national identity, this study uses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o frame an analysis of how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s expressed and affirmed as a phenomenon of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act of international outbound tourism. A multi-method approach guided the data collection from 28 Chinese tourists in two groups. Data analysis follows a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at is expressly suited to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m offers a platform on which to affirm and express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symbolic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tourists and the world outside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