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省经信委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管理部门,将把工业治水作为落实“五水共治”战略决策的河要任务来抓,树立和强化绿色发展、工业创强、倒逼转型和改革创新意识,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3.
何顺林 《时代经贸》2011,(4):150-151
目前,全方位的旅游开发工作已经在升钟湖风景区展开。本文对文化旅游开发在湖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景区文化资源的罗列,提出了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生态经济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评价结合遥感GIS技术对内陆域水生态系统分析,对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潮平均水质为Ⅲ级。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PRED开放系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特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病的干扰,社会因素包括人口膨胀、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并存。从系统要素的观点,得出鄱阳湖区PRED系统的实质是人地水关系。鄱阳湖区的发展是整治与开发的统一,具体来说,应该突出重点地进行湖区土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调整湖区产业结构,以小城镇建设为楔机,协调湖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算法获取环境指标,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数字模型和灰色多元回归模型,以洞庭湖为例,对环境质量背景进行了重构和预测,结果表明:7年间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滑,城市郊区和湿地尤为明显。大气可降雨量降低,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表温度升高,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为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强度和降雨条件与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强相关性;未来短期内湖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退化趋势,预测2021年环境质量相比2007年将退化18.5%;环境变化并不完全是单一要素驱动或多要素叠加干扰,还存在环境因子的集聚作用,包括正向集聚—提升环境质量和负向集聚—降低环境质量,重视正向聚集(促进降雨、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利用强度等)带来的环境效应将有利于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游天下     
《经济》2006,(1):153-153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坐落于衡水市境内,是目前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该湖区属于平原淡水湖泊,水质优良。湖区内有国家级及省一、二级保护动物丹顶鹤、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所形成的滨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因此,对湖区的综合开发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经济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稳定水位,发挥综合效益鄱阳湖属吞吐型过水性湖泊。水位变幅大,根据历史记载:最高洪水位为21.69米(吴淞高程,以下同),对应的湖体水面积为3210平方公里,容积为252亿立方米.(被围垦的部份未计算在内),居全国各淡水湖之首。最低水位为5.9米,对应的湖体水面积只有146平方公里.容积仅为4.5亿立方米。最高与最低水位的湖泊面积相差22倍,容积相  相似文献   

9.
“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工业领域既是新昌用水大户,也是重要污水源头,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业领域责无旁贷。在过去的几年间,新昌在工业治水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工业治水,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值得新昌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肩水金关等地所出汉简有关水利的一批简文,反映出汉代肩水地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真实状况.在水利建设上,简文记载的肩水地区戍田卒“千五百人”治渠的事件,以及众多治渠卒的名籍,说明肩水治渠活动规模之大和组织有序.简文“行水”和“护渠”活动的记载,说明肩水地区对水道维护的重视.简文中的“泾渠延袤溉田簿”,说明肩水水利在农田灌溉方面的重要作用.简文中船卒、破船簿与津吏的记载,反映出肩水水利运输的功能.在水利管理上,简文记载的治渠佐史、水部掾等职官和水工等专职人员,反映出肩水水利管理的规范科学.汉简记载的肩水地区水利状况,对于深入认识汉代西北地区的水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从全球各地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层面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增长迅猛,投资总额位居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之首,但投资稳定性不容乐观且投资强度明显不足;公共农业RD投资以政府部门为主,重点扶持农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政府应提高公共农业RD投资强度,确保投资稳定性,使资金适量向林业、畜牧业及渔业倾斜,同时鼓励私人部门对公共农业RD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概念论述了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中国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途径。提出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定程度的集约化过程,这种有条件的集约化生产是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社会效应的统一为目标,以生态优先为前提,进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础,通过对山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地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将山地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地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畜牧业的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并介绍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设计及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湘鄂渝黔边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了解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禀赋及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生态家园”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生态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生态模式及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并在合理规划、构建循环农业经济技术体系、加大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对新农村建设从经济学、制度学上做了诠释,剖析了畜牧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大省,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影响安徽实现经济崛起的步伐。文章通过对安徽畜牧业发展相关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安徽畜牧业发展不仅面临稳定增长的问题,同时还面临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因此,作者根据畜牧业发达地区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循环经济模式,结合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已形成的五个产业带以及每个产业带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安徽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可供借鉴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在应用这些模式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及资源供给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西南欠发达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指出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但数量不足,畜牧业赖以支撑的生态资源已经过载,畜牧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畜牧业排放对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需要调整畜禽饲养量和种群结构;加强政策、舆论导向,支持环境促进型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集约化养殖程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技术变革,实现增产、减排目标等多方面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立草为业;改革放牧为舍饲,大力发展草食肉畜;建立高效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推广“公司+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五位一体”生态型塑膜温室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经5-10年草食型:精料型调整为6∶4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草原区农牧矛盾的尖锐化,即农牧争地,毁草种田屡禁不止;农牧脱节型种植结构;畜类、秸秆资源大量流失;耗粮低效型饲料工业;单一放牧经营,靠天养畜等农牧矛盾。因此,要持续发展草原畜牧业,必须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