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979年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又一次危机,目前危机还在发展。这次危机延续时间长,影响面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能力过剩十分严重,失业率和企业倒闭情况都创战后最高纪录,财政赤字庞大,是战后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间虽有曲折反复,主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所致。由于这次危机,既包括周期性因素,又包括一些很大的非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遗波至今仍然相当严重,加上美国高利息率的影响也很严重,因此世界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为期最久的世界全面危机。1979年以后,1980年、1981年、1982年连续三年世界石油需求均比前一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程文卫 《董事会》2008,(12):30-32
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危机,中国经济的腾飞在2008年也难以避免地遭到巨大的挑战。在年初温家宝总理便曾称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经历艰难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将会逐渐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出台各项积极政策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转型必将有惊无险,对于2009年,我们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4.
刘扬 《化工管理》2010,(6):42-44
自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投资、生产、贸易、消费都出现了萎缩,世界经济的发展明显减速。受到危机的影响,各国的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为了保护本国经济,一些国家不顾国际舆论的指责,开始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贸易摩擦的情形在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5.
风险与保险     
<正>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风波起伏不断,并四处蔓延。特别是欧债危机、希腊危机、西班牙危机等经济危机,一浪高过一浪,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造成全球需求乏力,市场低迷,经济下行风险剧增。特别是我国钢铁工业在外力冲击下又受到产能严重过剩、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弱等自身固疾的影响,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6.
任春 《化工管理》2010,(3):76-77
当今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是一次转型危机,是一次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危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史无前例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化工企业自然不能幸免.一些经受不住严寒考验的厂家,就可能失去部分市场.甚至在经济危机面前消亡。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11,(10):5-5
<正>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8月2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真正风险",欧洲债务危机以及许多国家政府对失业问题重视不够是两大风险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电工业》2010,(9):123-123
今年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走势,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渐行渐远,国际上各主要经济体逐渐企稳向好,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体快速回升,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另一方面,经济的回暖尚不稳定,特别是上半年希腊等欧洲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了刚见起色的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9.
《玩具世界》2010,(10):7-11
2007年7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随之愈演愈烈。2008年9月15日,创始于1850年的美国知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至此,次贷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出现战后的最大一次衰退。  相似文献   

10.
何玉梅 《董事会》2011,(12):8-8
"真实"二字对于当前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意义非凡。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都与这两个字有关:美国金融机构设计复杂的信贷产品,诱导人们偏离自己的真实支付能力,引发了次债危机,进而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至今还陷在失业、衰退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为了维持没有真实经济实力支持的高薪、高福利,不惜超出自己的实际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使世界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这场危机更有可能是一次世界经济从失衡向再平衡调整的开始.这种调整将会持续进行,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将带来深远影响,对国际能源格局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说"突变"、"震撼"可以作为2008年的关键词,那么"化危为机"、"调整"、"反思"可能会刻画出2009年石油政治经济领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美国为挽救濒临衰退的经济而出台了宽松的贷币政策,降息周期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房地产泡沫,并为次贷危机埋下伏笔。当前,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次全面的信贷危机,并加剧了美国经济的颓势。美国为缓解次贷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已引起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石油市场供求紧张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油价将在美国宽松贷币政策推动下叠创新高,超高油价可能在未来十年出现。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也许将不得不面对一次真正的经济衰退和超高石油价格的挑战。但这也可能是人类摆脱化石燃料、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生产、生存方式转型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性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债务危机向欧元核心国家蔓延,西方主权债务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引发全球对再次爆发经济危机的忧虑,担心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迹象,美国、日本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就业、消费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欧债危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新兴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力度加强。但国际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发展,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复苏仍然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海湾危机最终以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而宣告结束,但它对国际能源形势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仅就今后10年乃至下世纪初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以祈共同探讨。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由以石油为主转向以石油 略占优势的多能互补 世界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石油、石油消费过度依赖海湾是70年代发生两次石油危机的根源,也是90年代初爆发海湾危机与海湾战争的深层原因。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普遍选  相似文献   

15.
李稻葵 《董事会》2014,(12):104-105
正过去5年,得益于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世界有效避免了从金融大危机到经济大危机的演变,但危机的病根至今仍未根除,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没有改变、公共财政改革没有任何进展,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也没有缓解。危机之后,要标本皆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拔得改革的头筹,与此同时,欧洲统一的步伐也将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亦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那么危机后的世界变好了么?事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际基金组织第五十一届临时委员会上忧心忡忡地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东亚危机仍在发展中,危机国家经济继续衰退。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拉美一些国家困难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经营状况日益恶化。我们必须警惕世界经济衰退的出现。”他又进一步说:“亚洲危机的深度出人意料,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萃     
樊纲:经济复苏可持续 后危机时代现五大趋势 “现在可以说世界经济已经企稳,我个人不太相信会有第二次风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9月22日举办的主题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展望”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复苏情况做出了如此判断。樊纲还预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现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二季度市场回顾 1.世界经济复苏坎坷,中国经济增长乏力 2012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继续恶化,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世界经济复苏坎坷.国际油价走势前高后低,回归宽松供需基本面.总体看,欧债危机仍是当前全世界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因素,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一、90年代石油供需中期预测 尽管海湾危机和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但却没有导致石油供需失衡。从石油价格目前已基本回到了海湾危机前的水平这一点来看,石油供需状况大致上处于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的中间时期的状态。 1.石油需求 这里对世界石油需求所做的预测,是以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为基本前题的。如美国1991—1995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2.5%左右,经合组织为3%左右(参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石油和化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由美国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现已席卷世界经济使之进入下行通道,从汽车到化学品再到零售商品,需求快速回落。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为严重的,亚洲化学工业在2009年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后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