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引言 产业集群已成为各级政府提升地方产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产业集群也就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各级政府将培育本地产业集群作为政策制定的主要出发点.本文以广西柳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大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从而为地方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即地方在制定产业集群政策时,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据地方比较优势来制定产业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9):90-92
在探讨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规范的合作资格标准,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寻求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就地方政府债券而言,在地方政府和居民之间涉及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债权债务的代理问题和公共政策的代理问题。地方政府依凭中央政府的"父爱心理",具有向上转移债务的动机,导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人为扩大;地方政府"经济人"特性促使其有意识地运用公共债务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顾公共财政风险。这些都隐藏着潜在风险无限增加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居民退出机制、地方政府内在约束机制、事前制约机制、事后监督机制以及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来防范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房价过高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认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受到外部损失、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率、相应调控政策执行成本及对房地产开发商超额利润的惩戒力度等四个因素制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应以经济为主要指标,以房价调控绩效为辅助指标,调动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与执行不统一的问题,达到对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21):20-22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出台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希望农民工通过创业,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尤其是地方政府在鼓励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出台了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这样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博弈现象。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的这一博弈现象,认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受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深化改革和推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施重点。本文讨论了构建统一大市场是经济机制还是治理机制等问题,基于地方政府积极性和约束力视角关注如何通过制定统一有效的规则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并落脚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地方应摒弃有悖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优惠政策”顽疾,共同遵循统一市场规则,夯实构建统一市场的基础。坚持全国一盘棋,以统一的法规制度的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减少竞争中的政策壁垒;加强市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让法规能够得到贯彻落地;以打通全国要素统一大市场体系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全国市场竞争为基准,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县域主导产业的生成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及其导致的地方政府竞争,使得辖区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首要与核心目标,选择并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相应成为各地政府的普遍做法,各地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盲目建设"开发区"、竞相给予优惠政策的热潮,却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主导产业生成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政府在其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政策选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制度创新的主体由改革初期单一的中央政府转变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的制度供给主体。与此相适应,在国家规范的各项经济政策约束下,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特定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政策,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重视政府体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体制创新,就是要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要让市场机制充…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境外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全面铺开,其与地方城市产生的空间互动、职住互动、产业互动现象逐步显现。以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为例,首先分析了境外园区与地方城市互动发展的三大阶段,并建构了由外在推动力、环境支撑力、内在驱动力组成的动力机制模型。其次,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互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境外园区建设与地方城市互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园区内产业与地方技术互动、产业链整合引发的经济产业增长依然是初期园区与城市互动的最重要因素,城市及园区发展分别受空间互动及产业互动效应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以技术融合促进产业整合、以园区竞合助推区域发展耦合、以产城融合保障社会融合的建议,为我国境外园区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债务一直呈现上升、积累和扩大的趋势。自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计划,地方债务快速扩大,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可能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负面因素,必须引起各方的关注。控制地方债务过度膨胀、防范相应风险的制度设计和对策为:从法律角度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的债务考核和信用评级纳入其政绩评价范畴;开通地方政府公开发债渠道;适时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视角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地方执行阻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住房保障政策执行力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住房保障政策地方执行阻滞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财政集权体制不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研究表明,提高地方政府住房政策执行力不能简单地依靠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惩处力度,而是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整合,完善政府间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完善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对于地方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优化我国地方政府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为出发点,在对地方政府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的制约作用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策略作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资料,实证研究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合作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的经济主体政策合作的绩效不同,引入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合作取向以内部合作为主;政策合作条文显著提高了合作绩效;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政策合作有明显的合作绩效;而有显著合作绩效的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却有负效应。这些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提高对区域经济政策合作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对地方政府提高制订经济政策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教育部"十一五"纲要的要求,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引导.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相依托,两者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地方政府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区域经济环境,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获共识并被各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往往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存在,构成了一定的财政风险。我们认为,地方政府针对已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政府债务应建立一整套一个系统、三个框架、五个机制三位一体的债务管理体系,这是目前解决问题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7.
方方  徐可 《经济界》2022,(4):48-54
地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分析语境;其政治语境是“两个毫不动摇”,其经济语境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其社会语境是“亲清政商关系”;同时还关乎“国进民退”的舆论风向。一方面针对地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现象进行专项整顿,另一方面揭示其背后的发生机制,以“日常治理”的长效机制促使地方政府的“自我规制”,改进预算约束、投资体制、审计制度、招投标法、行政诉讼和金融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将政府信用纳入社会信用的统一体系,促进政商“亲”与“清”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与总结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监管模式、举债方式与举债用途、管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地方政府担保机制、问责与纠错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重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相关设想,以期从制度设计上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12):153-159
为研究地方政府举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经济特征、政策环境、地方政府举债心理作为自变量,以地方政府举债意愿和举债行为为应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表明:中央政府的态度、经济业绩考核、国家产业政策均对地方政府举债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实力、经济发展速度也与地方政府举债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所处地域与举债意愿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较好地解释了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因素。为控制举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提出了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合理划分财权事权、加强政府预算管理、推进债务信息公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