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总量性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适当的条件。中国社会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货币政策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应该发挥一定的结构性调整作用。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显著,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我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演变过程以及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析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调节地区差距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调控两次转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两次转型的指导思想、调控目标、调控方式,阐述了宏观调控第二次转型中的长期平衡与短期平衡、对不平衡状况的认识及各种调控手段的组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第二次转型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围绕界定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各区际间协调、平衡发展新模式,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到"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基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视角探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分布、集聚状态和异质特征,揭示了我国城乡收入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平衡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平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平衡与不平衡是辨证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综合平衡论的集中体现和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讲综合平衡,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平衡"."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收入不平衡对我国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我国收入不平衡的现状、影响及如何改善收入不平衡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引起对我国收入不平衡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及其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的整理、分析入手,通过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的剖析,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十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政问题历来是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和锁钥。历史经验证明,赋税政策得当、公共服务公平、有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称的社会保障,这个社会就和谐、人民就满意、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应当看到,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财政在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与财政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间财政关系特别是中央与地方(包括地方各层级)的财政关系不顺有关。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如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慎重地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的东南亚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概括:表现不俗、前景看好、发展不平衡。东南亚10国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在印度和中国经济高速列车的带动下,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96-2017年71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宏观金融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金融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结构与效率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虽都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其中金融结构的影响明显偏小,意味着股权融资不足;进一步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仅有金融效率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说明金融发展尚未对装备制造业发展产生充分的带动作用,产融结合有待加强。金融在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造成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内在动因在于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发展循环阶段的差异,要素和要素禀赋的差异,要素聚集能力和要素聚集约束差异。对于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应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充分肯定其积极效应,高度重视所带来的问题,并积极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下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它制约着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束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下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编辑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生产力状况的考察,论述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下的编辑活动。揭示了编辑活动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编辑活动,编辑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低级向中、高级不断地变革、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国经济学者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宏观经济内外需求结构性平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政府的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非均衡运行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数次较大波动。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减小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滤波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在简要回顾货币政策调控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并实证估算了各口径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在时间上和比重上的不平衡发展形成了"金融倾斜",而这倾斜及其逆转又会影响一国经济产出的波动状况。文章旨在通过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相比较的一系列计量分析,来揭示我国金融倾斜的动态特征,以及对经济产出波动的特殊效应。而就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来看,间接金融对平滑产出波动的效果仍要强于直接金融,直接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我国融资结构开始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中美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统计方法、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近年来有关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县域经济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从综合评价、经济增长及经济不平衡发展三个角度考察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的成果,对研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