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带来了国际收支顺差和国际储备不断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一系列影响.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平衡贸易收支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抑制出口的政策,在此经济背景下,将降低货物贸易顺差增长速度为基础,以综合平衡贸易收支为长期调控目标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外汇收支延续了大额顺差的局面,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顺差已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本文从贸易方式、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货物贸易顺差的构成,指出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完成的,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亚洲国家产业链转移的必然结果,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贸易顺差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的成因与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主要是由于国内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及其它引起出口增长速度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等因素。这些原因多是我国不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贸易收支调整的思路是:扩大财政支出、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主要是由于国内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及其它引起出口增长速度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等因素.这些原因多是我国不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贸易收支调整的思路是:扩大财政支出、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5.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4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数据,采用较新的非对称协整技术,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长期中,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成立;短期内,J曲线效应在我国存在;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间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其中,相对于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如果出现贸易赤字,贸易收支恢复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较为缓慢。据此认为,相对于出现贸易顺差,当前更应关注外贸不利冲击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导,并附之以初次产品进口的国际贸易分工模式所带来的大量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的资源禀赋和对外投资、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顺差变化幅度的轨迹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实现通过外向型政策创造比较优势,向依靠国内大市场培育的规模经济和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条件形成的、自发的比较优势转变这一过程。因此,贸易顺差的扩大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基本态势,不存在任何低成本的快速降低贸易顺差的短期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2002年以来,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进入新一轮高潮,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私人资本流动存在管制,但非贸易、非FDI资金流动规模急剧增加,贸易收支和FDI等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资本流动形式的波动性加大,以国际收支双顺差形式流人的大量国际资金带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预计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将达到900亿~100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目前贸易顺差问题,采取措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矛盾和摩擦,是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我国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年)。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也急剧增加。本文在具体分析FDI对东道国进出口影响的基础上,将FDI作为进出口的决定因素之一纳入到本文的实证模型中,通过对比FDI对进、出口的弹性探讨了FDI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的出口,替代了中国的进口,从而导致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而且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引致的贸易顺差具有持续性。如何统筹中国的对内对外经济关系,对于中国贯彻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经济开放战略,实现对外贸易平衡,促进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出口退税与贸易顺差的因果关系检验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出口退税可能引发非贸易资金流入的结论。从统计方法、转口贸易等角度并结合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检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贸易顺差确实存在虚高成分。中国贸易顺差的虚高将催生经济局部甚至全面过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境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导致贸易争端升级。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measuring the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U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wnership‐based approach. It extends the baseline model developed, respectively, by NAS, Julius, and BEA into a three‐country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foreign economy,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non‐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s mostly responsible for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As a result, China's ownership‐based trade surplus is surprisingly small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measure.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内需和扩大内需的含义,认为扩大内需只有在基于GDP支出法的总需求分析框架下才能被提出来,目标是在内需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提高内需率。实证研究表明,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存在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共同导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需率持续大幅下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应把握扩大内需与降低净出口并重、扩大内需规模与提高内需增长质量并重两个要点,以提高内需率为目标,加快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和投资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四大机制。  相似文献   

14.
A dynamic global multi-region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 is buil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nminbi (RMB) depreciation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depreciation of RMB can promote China’s trade surplus, it will nevertheless discourage domestic investment, consumption and lead to a decrease of real GDP.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双顺差”特点。造成双顺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双顺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积极合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也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额呈迅速上升趋势,中美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两国的贸易差额也逐年增大,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加剧了贸易摩擦。本文首先从美国在华投资对中美贸易差额所产生的各种效应阐述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即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提出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Using GMM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capital inflows on domestic investment in 44 Sub-Saharan Africa (SSA) countries from 2003–2012. It is found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ross the SSA remains to be the largest percentage share, accounting for 35% of the total capital inflows. FDI inflow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domestic investment across the SSA in both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Other key macr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age dependency ratio,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terms of trad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openness also play vital roles in determining domestic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8.
利用马尔科夫范式转换模型分析了1985年1月到2009年7月我国通货膨胀的状态转换特征,并考察了与之伴随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发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仅对消费波动有显著影响,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不显著,且方差不确定性和均值不确定性分别导致了消费波动增大与减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凸显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积极、有效、透明的政策能够减少消费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证居民消费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将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DI) is replac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s the new way China integrates into the world. Based on two complementary datasets, we document the pattern of Chinese ODI. We argue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ODI is the result of str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domestic constraints, and supportive government policies. Compared with trade integration, investment integration involves China more deeply in global business. As a new global investor, China’s ODI in the future is full of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challeng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bureaucracy coordination and participate more in designing and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rules to protect ODI inte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