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新 《现代商业》2014,(33):161-162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经济中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存款、商业票据、可流通转让的金融债券、政府债券等,凡是在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外的各经济部门和个人可用于交易的货币都是货币供应量的组成部分。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一国的利率水平、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等指标有着密切的关联,与社会最终总需求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这也是我国中央银行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大规模的货币供应量的原因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反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对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大量的外汇储备迫使货币超发以及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笔者针对问题分别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中有种争论即货币政策是否是中性的。关于此争论,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分两条思路进行分析,其一: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消费,其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货币供给量变动→投资。以2008—2012年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为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货币乘数是稳定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应当逆风向实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变化导致存款余额的相应变动,使得针对现金和存款进行统计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受到影响,但并非是"理财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减少"或者"理财减少=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简单关系。表内理财产品对现行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并不产生影响,而表外理财产品是否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则取决于其资金运用方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财资金可能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体现为同业存款),从而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现行广义货币供应量明显低估,通过资金运用方向的估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出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苌生辉 《商》2012,(8):75-75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用以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政府近年来经常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标准可划分为M0、M1、M2等层次。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M1代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M2代表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对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均有一定的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有利于稳定股市的宏观基本面 ,是长期利好。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倍受关注。本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呈现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要遵循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从而达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徐慧璇  钱哲贤 《现代商业》2014,(24):223-225
本文采用2005年1月到2014年3月上证综指和以及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运用格兰杰检验、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判断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分别考察熊市和牛市行情中,股市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本文认为,整体来看,中国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相互作用关系。但在牛市行情下,股票价格与M0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熊市行情下,只存在股市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关系。股票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2001,(12):58-59
今年上半年,各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但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但狭义货币供应量和现金流通量的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一些经济学家对目前的倾向政策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中央银行却一直声称目前的货币供应量较为充足.现行货币政策究竟是否合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流通中现金(M0)供应量期末值数据,建立ARIMA(1,1,2)×((1,3),1,3)_(12)乘积季节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平均相对误差为2.62%,且模型R~2为94.95%;并利用该模型对2019年我国流通中现金进行预测,为我国该年经济发展前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热点聚焦     
《商业会计》2011,(8):2
政策央行: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货币工具使用方面,报告指出,2011年  相似文献   

12.
郭万清 《财贸经济》1990,(11):24-29
一、收入膨胀与资金紧缺:由货币的超量供应引起的思考1988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引起人们对货币供应量的高度关注:1980~1988年间,按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2倍,平均年递增15.63%,而货币供应量M_2增长了3.99倍,平均年递增22.25%,其中现金M_0部分增长了5.16倍,平均年增长25.53%。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货币可以作为资金和收入的存在形态,因此,货币的超量供应必然对收入分配和资金  相似文献   

13.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3年9月以来,央行已连续3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由6%上升到了8%,并在8月15日后调升至8.5%。一、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成因在货币政策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是收紧(或放松)货币的重要机制。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其政策含义而言,是一种紧缩货币的取向。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背景有三。一是经济增长率有趋热的可能,应未雨绸缪,给经济运行降温。二是投资增长率有走高的趋势,为防…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透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将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扩张货币,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该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角度研究2007年~2011年准备金率工具使用较为频繁这一阶段的实际政策效应,最后得出该时间段内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为正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经济因素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进而为货币当局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技术进步与受教育程度与现金漏损率成反比例关系;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现金漏损率也越高。非经济因素难以数量化,货币当局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经济因素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进而为货币当局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技术进步与受教育程度与现金漏损率成反比例关系;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现金漏损率也越高。非经济因素难以数量化,货币当局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9.
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符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到今年十月末,全国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的存款余额达到了15.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6.2%,其中的企业存款余额是5.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584亿元,同比增加了912亿元,增长了15%,增长15%和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来比较,还是高得多.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到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传导障碍更是引起了广泛思索。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近十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