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本文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以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建设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之举 《经济师》2007,(11):213-214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重庆市农村发展和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条件下,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重在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列举了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六大关键因素,重点提出了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经济组织等六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增武  胡士杰 《经济论坛》2006,(15):118-1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处理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难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相似文献   

6.
李振佑 《生产力研究》2007,(15):1-2,13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需首先厘清认识上的模糊问题。文章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城乡统筹等十个方面做了认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服务"三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能.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农业部门围绕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工作重点,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杨春娟 《经济论坛》2006,(20):128-129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领农村新风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觉悟程度、认知程度、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潘竞成 《经济前沿》2007,(10):13-15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抓紧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工程,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首先,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现状;最后,指出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几个重大问题。要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的阶段、重点、原则,把握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在的路径选择,传统文化的积淀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农民也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陆英  朱培坤 《江南论坛》2006,(11):30-31
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思想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用过去的老方法去做新形势下的农民思想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探索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政策法制观念,是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砚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首先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素质具体而言,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于淼 《当代经济》2008,(3):66-6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和成果.然而某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政策执行中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和政策偏离现象,从而使得政策不能有效执行.本文结合公共政策中的有关政策执行理论,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以求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但新农村建设应以谁为主体,是理论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认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