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土地整治包括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不改变建设用地性质,通过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归并零散、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达到提高集约节约用地程度的目的;农用地整治旨在增加农用地面积或提高田间设施配套率,达到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的目的。我国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已逾10年,文章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及GPS定位数据将谷歌地球上采集的数据转换为项目规划设计的数据,实践验证了利用D级GPS观测成果进行WGS-8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了Google Earth采集数据与工程设计地形图数据的坐标系统与数据格式的统一和转换工作;总结了使用Google Earth地理数据交换文件(KML)在Google Earth进行数据采集及编辑的工作要点。该技术方法让Google Earth的卫星影像数据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适宜性评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的决策。研究建立了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结合数学原理,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可以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前期定量定性地评价项目开展的适宜性,将在土地整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平昌县岳家镇云梯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明显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同时也要注意在以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要提高对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展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杨荣利 《辽宁经济》2010,(11):97-97
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内涵是相一致的。搞好土地整治,服务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试从四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占补平衡政策的出台,为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给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后期管护工作中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分析了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对新形势下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资本纳入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及途径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整合不够、激励机制不足、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行政审批政策滞后、收益难以保障、融资能力薄弱、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等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相应建议,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敏 《乡镇经济》2010,1(1):125-126
2009年9月,作为安徽行政学院第四期县处级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的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实地调研了合肥市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和深入研讨,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经成为搭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曾德洛 《中国西部》2014,(21):29-3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地、水土流失等现象。因而国家将土地整治工作提上议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本文以我国的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为大方向,结合广东省的土地资源改革,探讨土地资源整治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子山镇和张家滩镇土地整治区域为例,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成效,提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管护建议,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快速准确计算出土方工程量对于科学开展规划设计、控制投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平台,运用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数据,对土方计算方法进行创新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整治项目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实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为了科学评价土地整治建设的成效,促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本文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最后提出建议从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评价规程等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阳静华 《魅力中国》2014,(13):38-38
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测绘设备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缺点,比如:速度慢、精度低、易出错、费时费力等。GPS定位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因为其在应用上具有点到点无须通视、自动采集数据功能、全天候作业等优点,为测量工程工作提供高效、快速、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土地整治领域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归纳该领域研究现状,总结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Noteexpre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1983~2016年CNKI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分析文献涉及的年代、作者、研究机构、期刊以及关键词等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所采用的9 764篇文献,涉及作者17 305人次和期刊1 374种;《中国土地》《农业工程学报》《资源导刊》《中国土地科学》等21种期刊构成了土地整治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文献分布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土地整治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以及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评价土地整治经济效益,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两乡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物元模型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处于良好和优秀级别,达到了土地整治的要求,且该区经济效益定量值为0.2101,达到良好级别,说明土地整治项目可行,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可见,开展积极有效的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喀什特区富民安居型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技术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从开展农田整治、推进村庄整治和发展特色产业三方面研究得出了喀什特区富民安居型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关键技术,并提出应该是保障喀什特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要抓手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明确土地整治工程的基因传承,对土地整治工程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及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基因遗传与变异理论的科学思想,运用土地整治文献查阅、工程实践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土地整治工程与岩土工程学、土壤学、生态学、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建筑学、生物学、大气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工程直接传承了岩土工程学、土壤学、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相关基因,间接传承了地质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学、建筑学、生物学、大气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基因。因此,土地整治工程可以通过岩土工程学、土壤学、生态学与土地科学的交叉、剥离与融通,最终形成具有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完整性、独立性和学术领域界限分明的一门新学科。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盐渍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着南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本文以阿克陶盐碱地治理为例,分析了传统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了南疆地区盐渍化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环境营造的思路。研究生态环境营造对于解决当地农户口粮紧缺、持续推动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将生态环境营造思想渗透到踏勘、规划、实施、管护等各个环节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使用各项治理改良措施,完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水源涵养技术、缓冲带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