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预示着对自主性的威胁,一种自我受到攻击或者丧失自我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会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福克纳小说的情感氛围往往以对抗、僵化、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孤立和愤怒为特征,这些情绪或被公开表现出来,或被刻意地压制下去。文章将着力探讨福克纳人物性格塑造心理体验的若干方面,包括认知模式、对象关系、行为特征、情感表达等,以及这种体验与强迫症、偏执性人格等性格组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舞蹈原称国际标准舞,是在社交舞的基础上经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整理发展而成的一种融音乐、舞蹈、造型、表演等多项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舞蹈.很多现代人想通过体育舞蹈训练来提高并塑造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扩大社交圈子.因而,体育舞蹈进入群众生活,实现其社会化就有着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个人主义价值观被称为美国文化的核心。探究其形成的根源,对于认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的这一核心所在是十分必要的。相信自我拯救的清教主义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宗教根源;颂扬个人自尊、自立、自信的美国超验主义构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及自由经济体制,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及经济上个人奋斗成功的可能性;突出人的作用,张扬独立个性,崇尚个人英雄的美国传统文化则在社会行为准则方面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做事都有其明确的动机并常伴随着内心冲突,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天然的自我、被鄙视的本我和理想化的自我,这三之间因想象和实际的差距带给人们一些基本焦虑,为了保护个体不受焦虑的侵袭,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防御策略,以维护他所认同的价值标准。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心理分析本。  相似文献   

5.
<正>一、概率与可能性的区别 在L.A.Zadeh所开创的模糊数学的研究中,可能性和概率都被描写成模糊测度,分别有各自严格的数学定义。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可能性与概率有如下几点直观的区别: (一)概率是对大量随机实验的统计描述,而可能性则是一种对因果关系、或事物的可行程度、或人的学识才能、事物的模糊性等的量化。由于概率描述了事物发生的模糊性,所以它包含在可能性之中。  相似文献   

6.
阿Q的性格包括国民劣根性与自我超越性两个层面,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本文从自我超越性的角度重读阿Q,使读者看到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阿Q自身已开始解体、衍变,并流露出弱者的生命意识,显示着自我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说把阿Q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来批判是为了反思中国文化传统,那么,提出阿Q性格中的自我超越性便是为了引发我们思考中华民族超越停滞、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谢默斯·希尼的诗歌植根于自身及其所拥有的爱尔兰血统之中。作为爱尔兰人的希尼,面对着爱尔兰文化同英国文化、爱尔兰人身份同英国人身份的冲突,在其诗歌中展开了一条自我挖掘、自我救赎之路。这一历程也清晰地反映在其不同阶段的诗歌中。最终诗人在艺术的创作中找到了一条自我平衡之路,一种"钻石般的稳定与纯粹"。笔者正试图通过对其不同阶段诗歌的分析,逐步揭示这一条诗人的自我挖掘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以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了黄希庭教授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自我价值感和性别角色类型呈负相关,相关性显著。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与性别、年级、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的主效应检验中,只有总体自我价值感与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在以性别角色类型为因变量的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的多重比较中,双性化与女性化、双性化与未分化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社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危机。现代教育自然受到它的影响,进而影响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它的空间是高度开放性的。而在现代社会中,工具主义将人的发展可能性限制在单一的领域并人为地缩小了它的发展空间,比如对升学考试成绩的偏重及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等。正是人之发展的可能性,决定了教育的创造性。相反,如果教育工作者消解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自然放弃了教育工作的创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财产权利,应限缩诈骗类犯罪的认定范围。在实际涉产权案件中,可以充分认识秩序法益观的局限性,从而向利益法益观进行转变;根据教义刑法学的解释以及无意识的自我损害与目的落空理论,在受害人主观不存在“认识错误”的场合,欺诈行为人不能构成诈骗犯罪,司法实践中亦有相关案例;最后,在受害人具有民事救济可能性时,应改变“先刑后民”的诉讼思路,不予刑事处罚,如必须以刑法评价其欺诈行为,则应准予民事调解并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